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一切聖道之基石——皈依

---索達吉堪布

阿底峽尊者雖然對於浩瀚如海的顯密正法無所不知、無所未見,但尊者認為其中最初唯有皈依非常重要,在所有的法會中,唯一宣講皈依,所以被稱為「皈依班智達」。因此,已入解脫道,作為一名內道佛教徒的我們,今後縱遇命難也不應捨棄皈依戒,而應精進修持正法。如經云:
「何人皈依佛,彼為真居士;何時亦不能,皈依其他尊;
皈依於正法,遠離惱害心;皈依聖僧眾,不應交外道。」

皈依三寶是一切正法的基礎,何人僅僅皈依就播下瞭解脫種子,能夠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成為一切律儀之根本,一切功德之來源,暫時也能受到善法方面護法神的保護,並且一切所願稱心如意,經常不離三寶的光明而且能憶起宿世,今生來世安樂,究竟獲得佛果等有無量功德。如《皈依七十頌》云:
「雖眾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

橋上來了許多鬼魔,它們說:「這裡有一個皈依三寶的人。」而不敢過橋害他,便嘈嘈嚷嚷地逃走了。
所以,如果從內心誠摯皈依三寶,那麼今生可遣除一切損害,後世將獲得解脫和遍知的果位等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無垢經》云:
「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

《般若攝頌》云:
「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大海乃為水寶藏,藏合豈能衡量矣?」

此外,又如《日藏經》云:
「有情誰人皈依佛,俱祗魔眾不能害,
縱破戒律心散亂,彼亦定能趨涅槃。」

如此說,皈依具有無量功德。所以,應當勤奮念修一切正法之根本--皈依。
雖已皈依然而誠信弱,
雖受三學然仍舍持戒,
我與如我無心諸有情,
不退堅固信心祈加持。
一切聖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導終

--------------------------------------------
---宗薩欽哲仁波切

關於皈依,我想講一講。作了四十多年的佛教徒,我意識到,一個人能做的最容易但也是最有效的修行大概就是修皈依了。

難怪在所有佛教的修行中,第一件事就是皈依。這就是為什麼我昨天說,我修行了這麼多年,到最近才意識到,其實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特別是初學者,同時也適用於資深的修行人--修皈依是精髓。

究竟的皈依:禪修空性 在最高的境界,當你禪修空性時,那當然是究竟的皈依,因為你在接受、你在保持、你在安住於絕對的真理上。沒有比這更高的皈依修法了。正因如此,你一定記得在《心經》的結尾部分,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是無上的藥物,能驅除一切障礙,等等。但是這麼高境界的皈依修法,也就是禪修空性或安住於空性,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當然是特別困難的。「沒有皈依的對象」、「沒有皈依的行為」、「沒有皈依者」--象是這樣的概念,是很難理解的,尤其是對初學者。要理解究竟的皈依,需要一點點聽聞和思維,以及很多的禪修。

成為佛教徒意味著你皈依了因、緣、果的真諦,皈依了相互依存的實相。

最後,再一次的,我要提醒你們永遠將三寶銘記於心,並感恩三寶的存在。

金剛乘有三種皈依:
第一種是供養我們的『身、語、意』。
第二種是觀想並接受本尊。
第三種是與空行母結合在一起,無二無別。
大圓滿傳承裡的皈依是:用我們的『脈』來證得化身;然後把我們的『氣』『風』或能量來證得報身;然後清淨『明點』證得法身,或者說在我們法身中清淨我們的『明點』。
在究竟的『阿底約嘎』層次的皈依是--『知道』:我們當下一念中,『空』的一面是『法身』;當下一念中,『明』的一面是報身;從『明』『空』之中化現出來的所有現象是『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