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唸佛三昧的境界和證悟空性的差別在哪裡?

唸佛三昧一般指通過專心唸佛名號,最終面見佛陀尊顏的禪定,這種禪定叫一緣等持。《七百般若經》云:「文殊,欲行持一緣等持之善男子善女人,

應於寂靜地安坐清淨坐墊上,以歡喜心而無有散亂之心,不著一切相,以跏趺式依無緣方式唯一隻觀如來相,諸法應如是作意。同時亦應持誦所觀如來之名

號,一邊聽聞如來名號,一邊觀想、作意如來居處。若能如是觀想一如來,則已等同於觀想未來、過去、現在一切如來。」

一般沒有作過系統聞思的人,或者雖聞思,但不了知空性,他們的唸佛大多數未能以空性攝持,若未以空性攝持,雖得唸佛三昧,也未能證悟空性

如《慧燈之光》云:「如果沒有圓滿次第(空性)的幫助,修單純的生起次第(觀修佛相),只能得到世間的成就。」

儘管如此,但以唸佛三昧獲得超勝聲聞緣覺的境界,從此再不會退轉,因為已滅盡無量生死罪業,所以蒙佛接引將往生極樂世界。《觀無量壽經》云: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唸佛三昧。」又云:「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唸佛三昧。」《唸佛三昧經》云:「唸佛三

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

若以空性攝持,則獲得唸佛三昧就是證悟空性。《七百般若經》云:「文殊,行持一緣等持之菩薩可疾獲無上正等覺佛果。」又云:「文殊,所謂一緣實

乃無生空性之異名。欲行持一緣等持之善男子善女人,應首先了達智慧波羅蜜多之教義,待盡皆明晰後再行一緣等持。何以故?文殊,無生空性法乃無迷亂

法、不可迷亂法、不應迷亂法,其奧義不可思議、無法思維、無法揣摩。」

證悟空性也有不同層次,有些是通過聞思而以總相的方式證悟(即分別念想像的空性),有些是通過入定真實證悟,不退轉的境界從加行道暖位開始。

《現觀莊嚴論略義講記》云:「為什麼叫不退轉?從不墮落的角度,菩薩於加行道忍位已不會墮入惡趣;而從授記的角度,如《經莊嚴論》所說:見道及八地

會得不退轉授記,也有利根者於加行道即得授記。所以,不退轉的界限是從大乘暖位直至最後有際之間。」

摘自下列網址網頁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39962.0;wa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