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世間禪與出世間禪—— 索達吉堪布

世間禪與出世間禪-- 索達吉堪布「禪修」主題演講 - 堅華嘉措的日誌 - 網易博客 - http://goo.gl/Fytek

在座的同學,有的對佛教有信心,但對佛教的教義又不太瞭解。帶著這樣一種信心,跟著上師或什麼人到處跑,既浪費時間,又容易趨入歧途。如果沒有緣起,你不會值遇很好的上師。各種修法是那麼多,以後都可以求,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統地學習佛法
佛教的根本教義就是戒定慧三學。其中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礎。經中說: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所以,首先要持戒。沒有戒,一切功德都不會產生。有些人認為,佛教有很多條條框框,非常麻煩。其實,完全不是如此。 戒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就是怎麼樣做人
有了定就能演生出智慧。有些法師、大學生的學習為什麼特別好?就是因為:第一他有善良誠實的品德,在這個基礎上,他的心沉靜穩定。這樣,他的智慧就能慢慢成長。如果你心不定,即使有智慧也容易退失。我記得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比喻:沒有禪定人的智慧就像風中的燈。風中的燈,雖然閃耀美麗,但很快就會被風吹滅。
凡夫行禪定,不能根治相續中的貪心、嗔心、痴心等煩惱,但能暫時壓制粗大、浮躁的分別念,甚至將它摧毀。但摧毀的不是本質、不是習氣,只有出世間禪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摧毀心中的煩惱暗習。
在禪修過程當中,有人感受到樂、有人住於無念、有人住於空,這三種覺受中,空的感覺是比較好的。但這種「空」,只是一無所有、豁然空虛的狀態,並非是對諸法顯現的當下,沒有絲毫實有本性的認識。安住在世間禪中,最高可以達到四禪八定乃至無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卻不能從三界中解脫。
要從世間禪進入真正的出世間禪,僅僅「義分別禪定」的「單空」是不夠的,還要達到緣真如本體的禪定,就是遠離空與不空,認識心的無緣赤裸的本性。這種境界,在禪宗中叫明心見性;在密法中,稱為認識覺性。
對大學生來講,修世間道教的禪,基督教或其他宗教的禪或世間一般明、樂、無念的禪都可以,但是,要進入真正的禪,就要修出世間禪。這時,發心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大乘禪修,目的不是為了身體健康,消滅煩惱,獲得解脫,而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在座的人如果要參禪,你的意樂和發心是什麼?是想自己快樂呢?還是讓天邊無際的眾生快樂?如果是後者,先皈依、發心,再參禪。
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後部分,講的就是止觀。因為非常深奧,宗大師寫著寫著,心想:「即使寫下去,也不會有人懂的,還是不寫吧。」他擱筆後,文殊菩薩親自現身,對宗大師說:「你還是寫下去吧,肯定會有人懂的。」很多大德在傳法時,看到眾生根基低劣,與深法不相應,所以不願傳深法,只講一些粗淺的法門。
今天,我放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在面前。《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也說,觀修時,要以觀佛像為主。如果你們有時間,最好看一下《白蓮花論》最後釋迦牟尼佛修法,還有《華嚴經》、《大集經》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