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聞、思、修

Photo: 不僅僅是禪宗、密宗,就連大小乘之間也發生過類似的爭論。<br /><br />資料來源:堪欽慈誠羅珠《藏傳佛教簡介》<br /><br />不僅僅是禪宗、密宗,就連大小乘之間也發生過類似的爭論。在大乘佛法傳揚開來之前,小乘修行人一直認為,佛法的全部內容,就是小乘的三藏十二部,除此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的佛法,對這些論典以外的所有內容,都十分排斥。當大乘佛法開始弘揚的時候,在印度當地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正因為如此,所以彌勒菩薩的《經莊嚴論》第一品的全部內容,就是對小乘修行人講:大乘佛法是正道,大乘佛法是佛法。時至今日,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可以從整體上推翻大乘佛法,批判大乘佛法了。<br /><br />詳文見『喇榮慧光』網站《藏密解碼》專欄:<br />http://larong-chuling.org/Decoding.php?recordId=468 

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

的確,從個人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得到上師的訣竅,即使沒有太廣的聞思,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從整體的角度來講,不聞思肯定不行,長此以往,佛法將會越來越沒有人懂,到最後連修行也不知如何下手,當然就更談不上弘揚教法了。
比如說,漢傳佛教擁有諸多經論,卻不太重視聞思。淨土宗就只念阿彌陀佛,不強調聞思;禪宗不立文字,一個人在寂靜處打坐,很少對大眾傳法,即使傳也只有少數聽者。就這樣一代代傳下去,也不鼓勵深廣地聞思……。毫無疑問的,漢地出家人裡一定有很多佛菩薩的化身,不過,真正能夠精通龍樹菩薩的論典,比如中觀、唯識、藏傳五部大論的人有多少,這就很難說了。
相反的,又有一些人儘管廣聞博學,卻不能腳踏實地去修學,徒然增長知見稠林罷了,對了生脫死沒有太大的意義。
這兩種都是極端,學佛絕不能走上極端

-- 堪欽慈誠羅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