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二.身為領眾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學佛人之過失。
三.佛學雖博而不怯罪行,乃學佛人之過失。
四.口訣雖豐富但身心卻流於凡俗,乃學佛人之過失。
五.持戒雖然謹嚴,心中貪念卻極大,乃學佛人之過失。
六.覺受和證悟雖好,卻不能調伏自己的身心,乃學佛人之過失。
七.已入法門,但於入世之愛憎不能斷捨,乃學佛人之過失。
八.身雖出世行於佛道而勤事稼嗇,困於農務,乃學佛人之過失。
九.雖解義理而不修持,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 雖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貫徹始終,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一. 職務雖在法中,而法行卻不能成長,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二. 食物雖然自然而來,心還是放不下要去東謀西找,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三. 由善業(定慧)所獲之威力,用來醫疾延命,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四. 為了財物而教人口訣,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五. 以心機來自讚毀他,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六. 能傳授口訣給別人,自己的身心卻不能與法相應,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七. 自己不能獨自安住,又不知隨順處眾之道,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八. 於樂不能容受,於苦不能忍耐,乃學佛人之過失。
-- 勝道寶鬘論·岡波巴大師著
佛法更重要的是它出世間的一面。出世間,不是說一定要在形式上從社會中抽離出去,關鍵是內心放下對得失、利弊、稱譏、贊毀的希望和恐懼,厭離這生死疲勞無盡循環的遊戲,為此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佛法中解脫道的教法——聲緣乘和大乘(其中包括金剛乘),基礎都是此出世心,或稱出離心。
--希阿榮博上師
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不管遇到寒冷也好,飢餓也好,毀謗也好,都應該將此逆境轉為道用。真正英勇的人,事先要有一種心理準備:「以後我遇到可怕的違緣時,怎麼樣將它轉為道用?」假如自己的心太脆弱,遇到一點坎坷就倒下去,沒有辦法站起來,那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