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峽尊者所開示的五個要點:
(一)不可以為了保命而放棄三寶;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要放棄皈依三寶,不然我要殺你!」這時縱然會因此而失去生命,也不可以拋棄三寶!以前,在藏區有些人會逼迫高僧放棄三寶,不然就要殺他,但,他們連嘴巴都不願講出放棄三寶這樣的語句,如如不為所動的,我們要這樣子去行持。當然,更不可以為了升官、發財..等等世間的好處而放棄三寶,我們的信念必須堅定!
(二)不論遇到再怎麼倒楣或者再怎麼痛苦的事,也要對三寶的信心堅固不移,不要認為三寶救不了我們的痛苦,而去尋找世間的其他方法,譬如:我們遭遇到意外,或者挫折,我們所想到的就是皈依(依靠)三寶,請求三寶保護,而不去尋求世間的神明,這樣才是一個真正虔誠的佛弟子;其實,當我們遇到不順時,誰都會想要儘快脫離這個不幸,這個時候信心是比較脆弱的,即使我們西藏是全民佛教徒,但,也會有些人遇到意外或者不順時,就會趕快求神明的情形,其實真正的佛教徒是不可以這樣子的,佛陀並不會怪你去拜其他的神明,而是祂們沒有能力,求也沒有用,所以這些動作是多餘的。
(三)時時刻刻都必須憶念三寶的功德,不可以間斷供養三寶!真正的佛弟子每天都供佛,不會忘記供佛的,供佛並不一定要有實際的物質,有能力的話,每天供一朵花或者幾杯水,沒能力的話,觀想供養也很有功德,但要如理如法比較好,如果今天想到牛排非常好吃,因此觀想供養佛菩薩,這樣不好,最好不要有傷害眾生的物質比較好,我們供養並不是因為佛菩薩需要這些供養,「供養」是讓我們累積功德的方法,大家要理解!供養成為我們的習慣時,當我們吃飯、看到美好的風景..,自然而然就會念供養文,隨時隨地都在供養佛菩薩累積功德。
(四)自己要先清楚地瞭解三寶的功德,然後再引導別人皈依三寶。
(五)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環境都必須頂禮三寶。能夠這樣做的話,我們對三寶的虔誠心就會堅固。
以上是共同的皈依戒。如果我們每天皈依、供養佛菩薩,我們的虔誠心就會越來越堅固;虔誠心非常重要,有了虔誠心,才能建立出離心和菩提心。
皈依三寶並不一定要守五戒;我剛來台灣的時候,聽到有些人說皈依之後就要守五戒,其實,佛經裡面皈依戒跟居士戒是有些許差別的,五戒是看自己的能力而可選擇的,這裡特別再講一下。
皈依三寶之後,瞭解三寶的功德並且深信不疑,這種「只依止三寶保護的決心」,的在家居士稱為「皈依居士」,皈依居士再加上我發誓從今天開始不殺生就是「一戒居士」;再加上不偷盜就是「二戒居士」;再加上不打妄語就是「多戒居士」;在這三戒上加上不邪淫與不喝酒就是「圓戒居士」;若再加上禁淫,像我們出家眾不結婚,就是「梵行居士」。
現在有人說:「皈依就必須受五戒!」這肯定是方便法,沙婆宗(有部)與經部宗在這方面就有不同的主張,佛法講究的就是「利益眾生!」只要對眾生有利,形式上是可以改的。
修行,就是要常常反省自己,如果能夠瞭解我們的缺點在哪裡,就表示我們已經有進步了,佛經上說:「瞭解自己的缺點就是看到淨土!」因為瞭解自己的缺點才有機會改,如果完全不瞭解自己的缺點,就完全沒有修正的機會,這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