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佛說生病十因緣

佛說生病十因緣
《佛醫經》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風,十者制下風。從是十因緣生病。”
即:
(一)久坐不食,
(二)飲食無節制,
(三)多憂愁,
(四)過度疲勞,
(五)淫欲,
(六)嗔恚,
(七)忍大便,
(八)忍小便,
(九)忍呼吸、哈欠、噴嚏等,
(十)忍放屁。
這十緣已無須過多解釋,無一條不切中現代生活方式的要害。
這十緣,關系著每個人復雜的身心系統中“入、住、出”三個層面的狀態,哪個層面出了問題,都會給身心系統帶來一系列不良的連鎖反應。
佛說生病十因緣--學佛網 - http://goo.gl/9quENH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索達吉堪布:我們修行人特別特別需要福報

証悟空性要依靠因緣 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期間不能証悟勝空性。”這和上面是一個道理。有些人特別著急:“您給我傳個大圓滿吧,就給講最高最高的境界,我實在來不及啦!沒時間修加行……”給你傳一百遍也沒有用!以前不也傳過嘛?但你不積累資糧,不凈除罪障,証悟是不可能現前的。証悟也要靠因緣啊!靠什麼因緣呢?經雲:“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凈障力,乃與具証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痴。”想通達勝義空性的俱生智慧,一定要依靠兩種因緣:

  第一、積累資糧和凈除罪障。供修曼茶羅,是積累資糧;修金剛薩

  第二、具証悟上師之加持。

  這是最殊勝的兩種方法。舍棄它們而尋找其他途徑,實在是愚痴。

《中觀寶蟋論》雲:“諸佛之色身,由福資所成,法身若攝略,由慧資所生。”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多看對方的優點,多觀察對方的功德

我們跟眾生接觸的時候,一看到對方的過患,心裡就生煩惱,這樣自己的相續就被染污了。其實,一切人、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有正面,也有負面。你的心清淨,看到的就是正面;你的心不清淨,看到的就是負面。所以要多看對方的優點,多觀察對方的功德,在一切對境中修一個清淨心哦!
-- 達真堪布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阿賴耶識與如來藏的四點差別 慈誠羅珠堪布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四点差别/慈诚罗珠堪布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的四点差别/慈诚罗珠堪布_阿明藏博客_新浪博客 http://tinyurl.com/k9u3ck6

入密乘者條件

入密乘者首先需對佛教有堅定不退的信仰,更需對密法及金剛上師具有特殊的信心。具此兩個條件,方有資格進入密乘。進入密乘的標志是接受了密宗的灌頂,未得灌頂者無權修學密法,否則犯盜法罪。與別解脫戒與菩薩戒不同的是,密乘戒並無單獨的授戒形式,在灌頂同時,便已得到了密戒的戒體,而且已圓滿具足了皈依戒、別解脫戒與菩薩戒。密乘戒條細分有成千上萬,主要可歸納為大幻化網五條根本戒:(一)不舍無上,即不舍密宗甚深等淨無二之義。(二)恭敬上師。(三)不間斷修本尊、念心咒。(四)慈悲同壇灌頂的金剛道友。(五)密宗甚深見解與行為不向外洩漏。
-- 索達吉堪布

蓮師對佛母益西措嘉的教言

如果你行善行的時候,還有我和他的分別心,還有我在作善事這麼一念的話,你的善根終將枯竭。如果你為名為利作善事,你則曲解了修善行的原意。你要把善行變成一種不需要思維,自然自覺的行為,要把所有思想感覺化為虛空。這樣,不管你修什麼法門,你都能夠不斷擴大你的善根,直至到達無上證悟。 

修行首先要打好基礎。如果你功德累積不夠,你就不會遇到一位真正的上師善知識。如果因緣不夠,你就無法理解教法。如果你沒有誠信和奉獻精神,你就無法體會上師善知識的功德。如果你沒有發願,自律和正覺正見,你就違反了修法的根本。如果沒有善知識親自口授,你就不知道如何修習禪定。如果你不精進,沒有恒心,你就不能真正進入修行之路。如果你不生起厭離心,你的修行就不可能有大成就。修法證悟需要許多因緣條件的配合,所以,不要忘記身口意的修持,要精進,要心行一致,把心中所想付諸行動

迴向的重點在那裡

四種容易耗盡功德的行為:
(1) 不管你做過多少善事,如果你未將功德做迴向的話,功德就很容易耗盡,「安忍品」說過:「若心有瞋恚,安樂不久住」,換句話說,為什麼一念瞋心起會火燒功德林呢?這都是沒有迴向的原故。
(2) 偏差的迴向,不論你修多少善法,如果你將所有的功德都迴向自己的人天福報或權勢欲這種自私的範疇的話,當然功德就很容易耗盡;要小心!很多惡魔就是由於這種偏差的迴向而轉生的。
(3) 炫耀自己所修的善法,這種傲慢心和名利心也容易耗盡累積的功德。
(4) 讓別人產生後悔的心態,例如別人精勤地持咒或做大禮拜…等等善法,你卻在旁邊打風涼話、讓人退失信心,這當然對自己所集聚的功德也會有損。

(三) 迴向的重點在那裡呢?
真心的放棄!任何利益都要毫不吝嗇地布施給眾生,我們請佛菩薩替我們迴向是可以的,但,心態上要放下!

龍千巴大師說過:「不管修任何法門,前行、正行、結行缺一不可!」我們都知道要:「成佛必須具足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前面第一品到第八品都是講解集聚福德資糧的部分,而第九品則是修智慧資糧的法門,這兩種資糧可以讓我們得到究竟佛果-法身和色身,然而,各位也必須知道:「即使你努力的修持前面的教法,但,如果你缺少迴向的助緣的話,那麼你還是無法究竟成佛!」各位,「迴向和發願有何差別呢?」迴向是要具功德的,例如你剛修完八關齋戒或者布施、大禮拜…等等功課,你要將這個功德施于所有眾生,希望他們得到暫時的利益和究竟的快樂,這個就叫迴向,而發願是不需要功德的,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發願:「希望所有眾生早得佛果、希望眾生都能得到人天福報…」,所以發願之前並不需要做善事,而迴向之前一定要做善事!

虔誠心

阿底峽尊者所開示的五個要點:
(一)不可以為了保命而放棄三寶;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要放棄皈依三寶,不然我要殺你!」這時縱然會因此而失去生命,也不可以拋棄三寶!以前,在藏區有些人會逼迫高僧放棄三寶,不然就要殺他,但,他們連嘴巴都不願講出放棄三寶這樣的語句,如如不為所動的,我們要這樣子去行持。當然,更不可以為了升官、發財..等等世間的好處而放棄三寶,我們的信念必須堅定!
(二)不論遇到再怎麼倒楣或者再怎麼痛苦的事,也要對三寶的信心堅固不移,不要認為三寶救不了我們的痛苦,而去尋找世間的其他方法,譬如:我們遭遇到意外,或者挫折,我們所想到的就是皈依(依靠)三寶,請求三寶保護,而不去尋求世間的神明,這樣才是一個真正虔誠的佛弟子;其實,當我們遇到不順時,誰都會想要儘快脫離這個不幸,這個時候信心是比較脆弱的,即使我們西藏是全民佛教徒,但,也會有些人遇到意外或者不順時,就會趕快求神明的情形,其實真正的佛教徒是不可以這樣子的,佛陀並不會怪你去拜其他的神明,而是祂們沒有能力,求也沒有用,所以這些動作是多餘的。
(三)時時刻刻都必須憶念三寶的功德,不可以間斷供養三寶!真正的佛弟子每天都供佛,不會忘記供佛的,供佛並不一定要有實際的物質,有能力的話,每天供一朵花或者幾杯水,沒能力的話,觀想供養也很有功德,但要如理如法比較好,如果今天想到牛排非常好吃,因此觀想供養佛菩薩,這樣不好,最好不要有傷害眾生的物質比較好,我們供養並不是因為佛菩薩需要這些供養,「供養」是讓我們累積功德的方法,大家要理解!供養成為我們的習慣時,當我們吃飯、看到美好的風景..,自然而然就會念供養文,隨時隨地都在供養佛菩薩累積功德。
(四)自己要先清楚地瞭解三寶的功德,然後再引導別人皈依三寶。
(五)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環境都必須頂禮三寶。能夠這樣做的話,我們對三寶的虔誠心就會堅固。
以上是共同的皈依戒。如果我們每天皈依、供養佛菩薩,我們的虔誠心就會越來越堅固;虔誠心非常重要,有了虔誠心,才能建立出離心和菩提心。
皈依三寶並不一定要守五戒;我剛來台灣的時候,聽到有些人說皈依之後就要守五戒,其實,佛經裡面皈依戒跟居士戒是有些許差別的,五戒是看自己的能力而可選擇的,這裡特別再講一下。
皈依三寶之後,瞭解三寶的功德並且深信不疑,這種「只依止三寶保護的決心」,的在家居士稱為「皈依居士」,皈依居士再加上我發誓從今天開始不殺生就是「一戒居士」;再加上不偷盜就是「二戒居士」;再加上不打妄語就是「多戒居士」;在這三戒上加上不邪淫與不喝酒就是「圓戒居士」;若再加上禁淫,像我們出家眾不結婚,就是「梵行居士」。
現在有人說:「皈依就必須受五戒!」這肯定是方便法,沙婆宗(有部)與經部宗在這方面就有不同的主張,佛法講究的就是「利益眾生!」只要對眾生有利,形式上是可以改的。
修行,就是要常常反省自己,如果能夠瞭解我們的缺點在哪裡,就表示我們已經有進步了,佛經上說:「瞭解自己的缺點就是看到淨土!」因為瞭解自己的缺點才有機會改,如果完全不瞭解自己的缺點,就完全沒有修正的機會,這點很重要!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沒有因的果,怎麼會是產生?

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要求先聞後思,遣除修道前的一切障礙之後再修持,如果從來沒有聞思過,哪裡會有修行?薩迦班智達也說過:"沒有聞思而作修持,那就像是斷了手的人扒在懸崖上一樣。沒有聞思智慧的這種愚痴人修大手印,來世變成旁生,或者是生於無想處。"所以這種沒有聞思的修行真是一種大空話,真是一種邪道!

無垢光尊者指出:"在我之後,只有聞思究竟的人才能證悟無上的大圓滿。"因此一定要有廣大的聞思。

  我希望大家要聞思修行,不需要聞思的這種修行我是不會認可的,這種沒有因的果,怎麼會是產生呢?釋迦牟尼佛教法的特點就是有如何的因才能結如何的果,這也是佛教緣起性的特點。古德說,沒有學習而得到智慧,這在佛教的論典中找不到任何論證和根據。

  不需要任何聞思的修行是一種愚笨的盲修瞎煉,在這種人的心中所能生起的可能僅是一種暫時的寂止,就像是旱獺的境界(冬眠)而已。除此之外,我保證他的相續中肯定不會生起與佛法相應的深刻正確的見解。所以聞思對我們極為重要。

我認為在佛教裡,再也沒有比聞思更重要的事情。以前的喇拉曲智仁波切,是繼麥彭仁波切之後又一位非凡的大德,他說:"對講聞佛法不滿或是不願意聞思的這種人,即生得不到解脫;而對聞思作誹謗的人,要想得到暫時和究竟的解脫,這猶如石女希望得到兒子一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常見有些人修持了一點世間善法後,如念了三億遍觀音心咒,就說我現在死了也不害怕。從一方面看,你修善法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但另一方面,你也應該想一想,根據佛經道理有時哪怕是生一剎那的嗔恨心也是會斷盡無數的福善資,而你自己又曾生過多少的貪心和嗔心?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我以前曾遇到一個出家人,他說的空話就比較厲害,我就忠告他:希望你要注意,你的見解並不高,應該踏踏實實地修持。那位出家人聽後說:沒事!我每天都在轉經輪,我一點也不害怕地獄。但是作為凡夫的這些人,也不要太自以為是。

---   竅決寶藏海 06、自我教言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傳授 堪布索達吉 口譯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如何正確地看待神通── 索南敦珠格西開示

許多人對於神通很好奇,覺得很特殊。如果認為,修持佛法可以得到神通,這種類型的人還是要歸類到鈍根者。 信佛學佛都需要理由,正確的理由就是要消除痛苦,獲得究竟的安樂
我們先從佛經裡面的故事來瞭解。佛陀在世的時候,他的很多弟子都證得阿羅漢果位。其中很多都能示現神通,並得到很多供養。示現神通的時候,他們都會在天上飛起來。因為阿羅漢示現神通,令很多人生起信心,佛陀以遍知的智慧瞭解到這一點。佛陀就讓這些阿羅漢來到他的精舍裡面,在這些弟子面前,佛陀流下眼淚,並對這些弟子說:“你們是在毀壞我的教法。”為什麼呢?因為阿羅漢在天上飛翔的時候,並沒有消除眾生的痛苦。眾生心中的煩惱,並不會因為這些阿羅漢的神通而得以消除,所以因為神通而得到的名聞利養,對佛法是有傷害的。
神通,從佛法自身來說,是沒有利益的。從利他的角度,也沒有辦法產生對眾生的利益。神通這件事,不僅損害佛法,不能利益眾生,對於神通者也是障礙。為什麼呢?我們常講到世間八法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礙。當修行者示現神通,他就會得到更多的供養和名聲,他會為得到供養和名聲而高興或擔憂,可以說,修行者示現神通就是為自己製造障礙。為利益眾生示現神通的時候,眾生反而會生起更多的妄想,眾生心中的所知障也沒有解決,因此,無論從自身角度還是眾生的角度,神通都會是障礙。
假設現在,在臺灣有這樣一位師父,他能在天上飛,我相信有95%的人都會去相信他,可相信了之後有什麼好處呢?其實沒什麼好處:他還是在飛他的,我們心中的煩惱還在,也沒有因為他的神通而消失。所以他的神通並不能利益我們,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他呢?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為什麼我們會去相信?因為我們無知。如果因為神通而相信佛法,就要被歸入“鈍根者”。為什麼?因為這種相信沒有辦法解決自身的問題,沒有辦法消除我們自身的痛苦和煩惱。
神通不能消除煩惱,沒有直接的利益。本師釋迦牟尼佛具有無礙的神通,如果神通可以消除眾生的煩惱,那麼佛陀早就把眾生度光了。事實上,佛陀並不是以神通來度化眾生。他是給我們以佛法開示,讓我們通過修持,得到解脫的果位。因此,能夠利益到我們的,是佛陀宣說的法,佛法利益眾生比神通更加有效。所以,我們說最大的神通是什麼?——就是一個人他聽聞佛法,依照修行並成就佛陀果位,這才是最大的神通。
這是第一種說法。
第二是從邏輯上說。六道有情眾生均具有各自的業力。單講人道眾生的話,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業力。而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很多眾生——如我們常說的“鬼”和中陰身——這些都是存在的。比如眼前這杯飲料,對人來說,它是可以飲用的;對於餓鬼道有情,因為他們的業力,他們看到的是膿和血;對於地獄眾生而言,因為業力所致,他們看到的是熔化的鐵水;而天神的眼中,就會是甘露。因此,因為業力不同,眾生所見也會不同。
不同的眾生都認為眼前的這個事物是如他所見的東西,天神眼中的甘露、餓鬼眼中的膿血、人眼中的飲料、地獄眾生眼中的鐵水。在座各位都承認眼前這杯子裡面是飲料,對不對?我們都認為這是飲料,因為我們具有共同的業力使得我們所見相同。其他類別的眾生也因為其各自業力,而使得他們見到各自的事物。
用這樣的邏輯來思維的話,如果說餓鬼見到水說是膿血,我們覺得不稀奇,那麼有人說他見到了別的東西,見到神佛在面前,為什麼覺得稀奇呢?
因為我們業力相同,所見的“相”相同,而一些人因為業力不同,所見的“相”也不同,這沒什麼可稀罕的。所以,一個人因為他不同的業力和煩惱導致他看到不同的相,這個沒什麼特別,也沒什麼值得宣講的。所以從邏輯的角度思維,神通是沒什麼值得訝異的。
所以我們說神通,是因為眾生的業力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境象,從道理上講,沒什麼特別。如果因為某人說他見到神佛而對其產生信心,這種人就是無知,因此這類人屬�“鈍根者”。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六種危險》

龍欽巴大士的《六種危險》

1、雖對佛法有信心,但未斷名利之心,終有變回世間法的危險,故當謹慎。

2、雖依止靜處修行,但不具備出離心,終有散亂的危險,故當謹慎。

3、雖生起了道驗之相,但未斷驕慢之心,終有魔障的危險,故當謹慎。

4、雖集聚了眾人,但不具備悲心,終有業際顛倒的危險,故當謹慎。

5、雖有極高的見地,但未斷貪執,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6、雖勤做利眾之事,但被私欲所縛,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龍欽巴尊者恪守一些准則:對建立組織機構不感興趣;從不對在家人致敬,不管對方的地位多顯耀,龍欽巴尊者說:「應該向三寶而不是世間人等致敬禮」;不管施主給他的供養是如何巨大,他從不言謝,龍欽巴尊者說:「給施主們留些機會積累功德吧,而不是要用感謝就回報了他們」,當然對於貧窮的供養者,哪怕是被供養普通食物,龍欽巴尊者都會非常喜悅地享用,之後會為他們念誦很多發願祈禱文!
對真正的修行人來講,除非是為了利益眾生,否則,世間的名利福報完全是一種毒藥。正如古大德所說:美譽是魔鬼給你下的毒,恭敬也是束縛你的繩索,一切福報都是解脫的絆腳石,所以不要把毒藥當妙藥!所以說,從龍欽巴尊者的這個事例,我們可以非常明白,在以三輪體空的心態布施或供養後,就不要期待能得到別人的感謝,這樣反而更加能積累功德。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傳誦千年的吉祥天母肉身不腐之謎~感人真實故事

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
~約1045年,阿底峽尊者從印度被迎請至西藏所發生的真實故事,阿底峽尊者讚歎此少女以身命供養的功德~

她約一肘高,頭戴銀質寶冠,身穿彩衣,臉部肌膚略發黑,但依然飽滿,雙眼半閉。似乎她並沒有離開這世界,只是靜靜地睡著了。~~丹增介紹說:她是吉祥天母的真實化身,十二歲圓寂(約一千年前),圓寂後身體自然收縮,呈度母坐姿,從沒經過任何防腐處理,現在頭髮依然在生長。

~吉祥天母千年肉身不腐之謎~
我永遠無法忘懷,當我的手碰觸到她的肌膚,某種力量劃過千年歲月,凝固在了這個瞬間。~~

五年前,聽謝珠林的管家阿旺丹增說,在他們的寺院裡,有一尊吉祥天母的肉身像,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知道僧人不會說謊,可心裡還是覺得他在誇大其辭,也並不相信所謂“千年肉身”這種離奇的說法。我自然聽說過,馬王堆等幾處,我國出土的古代墓穴中有完整的屍身,朋友的故鄉荊州也有一具西漢男屍。作為考古的重大發現,他們都在博物館裡得到精密的保護,多少專家日夜研究。而謝珠林,拉薩河畔的一座鮮為人知的小寺院,就算有一尊肉身像,又有什麼條件加以保存呢?

帶著好奇,第二天我們就去了謝珠林,去那裡一探究竟。~~

當我進入那幽暗的殿門,看著她默默展現於我面前,不禁相信,在西藏這塊土地上,什麼傳奇都有可能真實的存在。而且,這尊吉祥天母,如傳說所言,她下過水,卻從未下過葬,千年以來,她一直被世世代代的藏民,供奉在謝珠林這所無比淒美的小寺中,在主殿右側單獨的一間佛殿那華麗的神龕裡,她安靜地坐著,一坐便是上千年。~~

她約一肘高,頭戴銀質寶冠,身穿彩衣,臉部肌膚略發黑,但依然飽滿,雙眼半閉。似乎她並沒有離開這世界,只是靜靜地睡著了。丹增介紹說:她是吉祥天母的真實化身,十二歲圓寂(約一千年前),圓寂後身體自然收縮,呈度母坐姿,從沒經過任何防腐處理,現在頭髮依然在生長。~~

據說這尊肉身像曾因保護不當而被破壞:原先的皮膚是白色,現在有些發黑;原來睜開的雙眼,現在閉了起來……無論如何,今天她還安穩地坐在拉薩河邊的山巔……

能用照片記錄她,也許應算是我們的福氣。因為大殿昏暗,我們嘗試著請求在不會對肉身像造成破損的前提下,能否把她請到院子裡進行拍攝。~~本以為這個要求是很難被接受的,沒想到丹增在考慮了一陣子之後卻真的答應了。幾個僧人異常小心地取下她的寶冠,將肉身像移動到一塊木板上然後再請到院子裡。移動的時候我的心既興奮又忐忑,好在毫髮無傷,不然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

陽光下,她似乎更加真實,我向她靠近,我知道她能聽到我興奮的呼吸。丹增允許我接觸她,我伸出手,輕輕地、輕輕地碰觸她臉上的肌膚,我無法仔細描述自己那一刻的感受,但可以確定的是:皮膚是有彈性的!我們拍下了她沒有戴寶冠的樣子,可以清晰地看見她的頭髮。感謝丹增,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她,讓更多的人聽到她的故事。~~

也許是緣分吧,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活佛口中聽說了有關這尊肉身像的傳奇故事:約1045年,阿底峽尊者從印度被迎請至西藏,在赴拉薩的途中,有一次,當尊者經過一條大河時,河對岸的一位少女遙見尊者,心生敬仰,即歡喜地把頭上佩帶的飾物以及身上所有的金銀裝飾全都解下來,隔岸拋向尊者以作供養。回家後,當她的父母得知女兒的貴重飾物都供給了一位素不相識的僧人,氣得把她毒打一頓,姑娘痛苦不堪,投河自盡,誰知河神又把她給托上了岸,鄉人見其投水不死,以為妖怪,最後把她封於石洞中以煙熏烤而死。~~此時阿底峽尊者以神通顯現少女神識變為度母投生兜率天的情景,且隨即作頌詞讚歎少女以身命供養的功德,此時,人們才醒悟她是吉祥天母為護持西藏佛教而作的示現,遂把少女的肉身像建寺供養,留存至今(詳見法尊法師譯《阿底峽尊者傳》67頁)……

我不禁被這個故事深深震撼了!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趕到了貢嘎謝珠林寺。~~

推開沉重的殿門,我終於站到了這位傳奇少女的面前,她不再是傳說中的故事了,她真實地坐在神龕裡,大小如五六歲的女孩,頭戴寶冠,身披彩衣,面容沉靜,臉部肌膚飽滿,彷彿仍有彈性,頭微低垂,雙眼似開似閉之間,竟隱隱可見眼球的反光!多麼不可思議呀!我神思飛越,當年阿底峽尊者特別為這位少女作的頌文湧上心間:

扎溪勤汝少女獻頭飾,自盡示現彼之供飾過~~

善女投生淨土世界雲,從生救度尊者前祈白~~

她已從此往投兜率天,恭謹敬仰於我諸種事~~

兜率天中相見再詳訴,顯見未來尊前敬祈白~~

此頌文見於尊者弟子仲敦巴大師所著之《阿底峽尊者贊》中,此情此景,令我不得不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藏王功德光於西藏佛法危難之際,置生命於不顧,以等身的黃金遣使者至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中興佛法,尊者以後世眾生計,不顧高齡減壽,迢遙萬里,跋山涉水赴藏弘法;而吉祥天母示現的這位少女,則以神變顯現身命供養,顯示了佛教大德先驅們為眾生利益奉獻身心的大菩薩境界,亦顯示了佛法修證的殊勝成就。~~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曾留心過世界各民族的古屍保存風俗,如埃及的木乃伊、我國塔里木天然乾屍、菲律賓群島的巖穴古屍等,他們多是經過古人特殊科學方法處理,或地處極乾燥的環境下才能得以保存的,而且除凍土高原外,無一例外的都是乾屍保存。而我面對的這尊肉身像,近千年來都是自然露置的,無任何措施,她所處的山南貢嘎地區(古代扎溪勤汝地區)地處雅魯藏布江大轉彎處的河谷地帶,終年雨量充沛,肉體千年不壞,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奇蹟,除了佛法修為的證量,我真想不出有其餘的解釋。佛法修行中有臨終虹化,肉身縮小等等的神奇現象,這尊少女像也許是其中特殊的例證吧。其餘的解釋,則有待於科學工作者去進一步探索了。~~

正因為圍繞在她身上的種種傳奇經歷,千百年來,在藏傳佛教中,此尊菩薩像被認為是至聖至靈的,相傳她的靈跡隨處顯現,有時化現為女性的形象接濟貧者,有時現為施主的形像以騾子馱著財物給藏地貧窮的僧人發布施,有時顯現神人形象騎著黃色的騾子在天空飛過,且凡給其像獻酒、食等供物者,隨求必應。如今,每天晚上,僧人們都會聽到天母殿中傳出騾子的蹄聲。~~近年不少求生男,生女或求生意順利者,無不如願……在藏傳佛教中,度母是大慈大悲的本尊神,而吉祥天母是綠度母的忿怒身相,專門護持修行者及眾生,尤其女性眾生,尤易得到天母的加被,正如吉祥天母護法經中,稱讚天母雲:“悲心殷殷切切,至深至微……”故而這尊天母真實化身像更具有殊勝的加持力!~~

天母肉身像在文革十年動亂中幾乎毀於一旦。文革中,她和其他的銅、鐵等佛像被混放於大昭寺的一間暗室中,直至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恢復,她才得重見天日,但頸部關節受損,頭變得下垂歪斜,原來白色的皮膚變成褐色,睜著的雙眼變成微閉。所幸身體其餘部分未遭破壞。~~

據活佛介紹,在移動該像時,其關節仍是柔軟的,至今頭髮仍在生長,活佛感慨地說:“如今整個西藏就只有這樣一尊肉身了,她確實是個寶貝呀!”但由於文革的破壞,目前謝珠林廟已殘舊不堪,地面潮濕,天母像面臨著損壞的危險,活佛正焦急地籌措資金搶救這一曠世之寶!

作者:圓寶

(圖文轉自:網路)

天人能不能解脫成佛 ?

我們不下地獄,不墮落惡道,但是我們留戀天界的福報,這也是錯誤的。天人沒什麼好的。天人福報很大,條件很好,但是內心特別放逸、散亂,精神特別空虛,整天在懈怠懶惰放逸的狀態中虛度光陰。他們世間的福報太大了,能享受的太多了,所以他們不會希求解脫成佛,他們體會不到這些有什麼價值。
  現在一說天界好,天人如何如何享受,很多人都想升天。一說「你能升天」,或者「你的親人升天了」,心裡都踏實了,都高興了。其實天道和人道相比,它們不如人,因為人有解脫的機會,天人卻沒有。天人聰明,但是世間的聰明不等於有智慧。天人有財福,但是不等於有福報,法福才是真正的福報。有一個迴向文中說,「願能夠得到比天人更好的身體」,指的就是人身。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天人不能修持正法,不能解脫,人可以修持正法,可以解脫
  天人的壽命都很長久,但是對他們來說,並不覺得長,因為始終吃喝玩樂,時間很快就會過去。天人快要死的時候,會出現死亡的徵相。原來他們的花蔓不會枯萎,現在花蔓都枯萎了;原來他們的衣服從來不髒,現在衣服也髒了;原來他們的身上從來不出汗,現在也出汗了;原來他們特別愛坐在寶座上,現在也不喜歡坐了;原來他們身上有自然放出的光,這時候光也沒有了。他們的眷屬們知道他要死了,都在遠處給他撒花,祝願他到人間行善,再轉生為天人,然後都離開了,只剩下他自己感到特別孤獨、悲傷。而且那個時候他還能以神通觀察到,自己七天以後墮落到什麼地方,投生為何種眾生。大部分天人死後都下地獄。世間的福報已經窮盡了,只剩下這些惡業,所以他要感受惡報,再也得不到人天的樂趣了。他看到了地獄的情況,知道自己將要感受地獄的痛苦,心裡更加恐怖。所以你們別求人天福報,別想升天!
  得到了人身,不一定能學佛修行,不一定能解脫成佛,但是有這個可能,可能學佛修行,可能解脫成佛。其他的三惡道,阿修羅和天人連學佛修行、解脫成佛的可能性都沒有。有些天人,像八大天王、八大天女,這些都不是普通的天人,都是佛菩薩為了度化天界眾生而化現的。以前也有過很多普通的天人,到世尊面前請法、求法,佛也傳法了,但只是結個善緣、種個善根而已,他們對佛法生不起信心。他們結上善緣了,種下善根了,很快就能托生為人,然後再進入佛道,皈依佛門,依止上師,在上師的引導下聞思修才能解脫,才能成佛。一般、普通天人,沒有在天界裡學佛修行、解脫成佛的這種情況。
--- 達真堪布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二.身為領眾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學佛人之過失。
三.佛學雖博而不怯罪行,乃學佛人之過失。
四.口訣雖豐富但身心卻流於凡俗,乃學佛人之過失。
五.持戒雖然謹嚴,心中貪念卻極大,乃學佛人之過失。
六.覺受和證悟雖好,卻不能調伏自己的身心,乃學佛人之過失。
七.已入法門,但於入世之愛憎不能斷捨,乃學佛人之過失。
八.身雖出世行於佛道而勤事稼嗇,困於農務,乃學佛人之過失。
九.雖解義理而不修持,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 雖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貫徹始終,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一. 職務雖在法中,而法行卻不能成長,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二. 食物雖然自然而來,心還是放不下要去東謀西找,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三. 由善業(定慧)所獲之威力,用來醫疾延命,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四. 為了財物而教人口訣,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五. 以心機來自讚毀他,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六. 能傳授口訣給別人,自己的身心卻不能與法相應,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七. 自己不能獨自安住,又不知隨順處眾之道,乃學佛人之過失。
十八. 於樂不能容受,於苦不能忍耐,乃學佛人之過失。
-- 勝道寶鬘論·岡波巴大師著

佛法更重要的是它出世間的一面。出世間,不是說一定要在形式上從社會中抽離出去,關鍵是內心放下對得失、利弊、稱譏、贊毀的希望和恐懼,厭離這生死疲勞無盡循環的遊戲,為此而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佛法中解脫道的教法——聲緣乘和大乘(其中包括金剛乘),基礎都是此出世心,或稱出離心。
--希阿榮博上師

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不管遇到寒冷也好,飢餓也好,毀謗也好,都應該將此逆境轉為道用。真正英勇的人,事先要有一種心理準備:「以後我遇到可怕的違緣時,怎麼樣將它轉為道用?」假如自己的心太脆弱,遇到一點坎坷就倒下去,沒有辦法站起來,那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解

若離聞法,無有一法能調伏心

常有人抱怨自己煩惱很多,問我如何才能遣除?方法雖有,但並非是寥寥幾句。若想讓自己的心寂靜歡喜,就應系統聽聞佛法、深入學習佛法,此外,並沒有其他“秘訣”可言。佛陀在《正法念處經》中也說:“若離聞法,無有一法能調伏心。”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