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有積累福德的機緣和條件時,絕不能放過

達真堪布

有積累福德的機緣和條件時,絕不能放過,能供燈就供燈,能供水就供水,能供花就供花,能供僧就供僧……所有的善事、利益他人之事,都要全力以赴地做。

發大願要成就,必須靠福德,有福德的人才會實現所發誓願,無福德的人即使發了願也不會實現。 ​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修空性重於一切

慈誠羅珠堪布

無明的力量很強大,它不僅在這輩子欺騙了我們,而是生生世世都欺騙了我們,讓我們流轉輪回、不得安生。從出生到現在的幾十年中,我們所經歷的喜怒哀樂,都像昨晚的夢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依處、沒有支柱。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承擔,親戚不能分享,朋友無法分擔。將來走的時候,也是孤苦伶仃地一人前行。所以,我們要自強、自立,不要依靠他人,要通過修行來提升自己的心力。金錢只能解決一些生存問題,但絕對不能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只有內心,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宰者。只要內心堅強,就沒有無法戰勝的困境。證悟空性,就是徹底的堅強。當心堅強到巔峰的時候,就成佛了,不再受任何貪嗔癡的影響。貪嗔癡的來源,不是外在,而是心的觀念與執著。如果心不執著,則任何外面的東西都不會讓我們產生貪嗔癡。如果內心執著了,貪嗔癡也會隨之而來。就像光線不好的時候,有人會把繩子當成蛇,本來繩子不是蛇,但我們的第六意識卻把它當成蛇了,因為將繩子執著為蛇,對蛇的恐懼也接踵而至,恐懼的程度,也與見到真實的蛇完全一樣。
流轉輪回的時候,為了不受苦,或是為了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一些幸福快樂,我們會起早貪黑、沒日沒夜,不要說世間法上的操持,單單在善法方面,我們也放棄了很多世間享樂,連著熬夜地念咒、打坐、供養、佈施……修了無數苦行。但麥彭仁波切卻在論典中給我們當頭潑下一瓢涼水:在沒有解決我執的根本性問題之前,做再多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應該放棄毫無內心覺知的表面善法,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於為斷除我執而聞思修行。這就像在夢中夢見洪水來了,無論怎樣在夢中修築堤壩、抗洪救災,累得氣喘吁吁,都不如設法從夢中醒來一樣。佛就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廣轉法輪,把世界的空性真相告訴大家,讓大家從夢中蘇醒。而積累世間福德,則猶如在夢裡修堤壩,無論做再多的慈善,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所以麥彭仁波切告訴我們,沒有比修空性更重要的事情了。無明和智慧,就如同黑暗和光明,是對立和矛盾的。以前我們心裡只有無明,沒有智慧,所以形成了這樣的世界。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力爭培養智慧,讓智慧占上風,把無明徹底趕出歷史舞臺。這樣一來,世界就轉化為清淨世界了。學佛的方向不能錯。所謂學佛,就是學習、追求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哪怕生起一瞬間的空性智慧,也是真正的學佛。如果只是為了人天福報而做一些世間善法,這都不是學佛,更不是佛教的核心。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才是我們的核心。其中最關鍵的核心,是現證心的本性般若波羅密多
我們不能認為,《心經》、《金剛經》、《般若十萬頌》就是般若波羅密多,這些都叫文字般若波羅密多。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本體,是心的本性。在顯宗第二轉-法-輪的經典中,心的本性叫做空性;在第三轉-法-輪的經典中,心的本性叫光明、如來藏;到了密宗的時候,則將第二轉-法-輪的空性和第三-法-輪的光明結合、雙運,並稱之為“基”。基、道、果當中的基,也叫做基續。“基”意即基本,是無始以來存在的,所有清淨與不清淨現象的基礎。因為所有清淨與不清淨現象,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當中顯現出來的。空性和光明的結合體,是所有佛法中最殊勝的道。雖然用語言可以分為光明和空性兩個反體,但實際上光明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光明,二者是無法分開的。我們的世界,就安住在光明空性的虛幻當中。
從光明的角度來說,心的本性沒有任何所知障與煩惱障。所有的障礙與念頭,都是突然間產生的,而不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遠都是光明、清淨、透明,不可思、不可言,就像虛空一樣。我們的語言只能這樣說,我們的意識也只能這樣思考。凡夫的言思,永遠擺脫不了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四邊局限,所有的概念、煩惱以及稀奇古怪的見解,都是從這四個邊上延伸出來的。所以龍樹菩薩在所有的中觀論著中,什麼也不承認,因為在四邊的範圍內,不存在心的本性,其中的任何一個邊,都是錯誤、戲論,都不符合事實。當真正證悟的時候,就會將四邊徹底推翻。這種推翻,不是建立一個新的觀點,而是打破所有觀點。宇宙世界、現實生活、恐怖的地獄以及大家都很羡慕的極樂世界,都是從不可言不可思的光明境界當中顯現的,就像電影裡面的圖像、人物、風景,都是在銀幕上出現的。除了銀幕上面的圖像以外,沒有別的東西一樣。
在根本沒有證悟的人聽來,這些話是有點不好理解,證悟以後,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真正含義。證悟空性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證悟的功德,也即佛的功德。從他空中觀的角度來說,佛的法身所有的功德,現在就已經存在於我們心的本性當中,不需要去尋找,是常住不滅的。只是因為我們有煩惱,所以看不見。依靠證悟空性的智慧,就能顯現法身功德,它的最終結果,就是成佛。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仁珍千寶仁波切法語 略說止觀的解與行

略說止觀的解與行
(仁珍千寶仁波切法語分享。擷取自佛子行三十七頌對初學者導引之開示。)

(二十九) 已知具寂之勝觀,能斷一切煩惱障,遠離四處無色心,修習禪定佛子行。

想要解脫的人,必須要的具備禪定的力量,世俗的一切不管是持戒、佈施或念經、拜佛,這些如果沒有禪定的功夫、沒有空正見,就沒有辦法達到究竟的果位,因此禪修非常重要
這裡面所提到的「具寂」,「寂」是所謂止、止觀裡的止。止是停止一切分別念,我們一直不斷生起的分別念全部停下來或徹底的看清楚,就是所謂的「寂」;對色聲香味觸的執著、放逸的心中斷,專注在一境,是所謂的「寂」。
「觀」即觀察,先要得到正知見-正確的看法,指為出離心、菩提心,尤其是前面提到的「萬法唯心」要觀察清楚。清楚以後,不管是外世界的「境」、六境斷空;再三時去觀察「心」、心的本性-心性自空或心性本空、本來清淨的空,分析、了解,這種觀察就是所謂「觀」。
「觀」一般來說,剛開始尋找或伺察,需要尋找境的根在那裡?觀察對或錯或如何安置這顆心?如是了解,為一般所謂勝觀的智慧。
用勝觀的智慧觀察如何打坐?如何獲得清淨的見?已經知道如何打坐、如何靜坐、有正確的見-正知見的時候,開始靜坐或六根收攝專注一境,這樣的修持,透過止觀的智慧可以斷除一切煩惱。
上面的佈施、持戒沒辦法徹底斷除煩惱,只是個開始、能減少煩惱生起的機會、接近於解脫道、接近於真理的一種修持。
勝觀的智慧,可以斷除煩惱。斷除煩惱的這種修法就有兩種,一為世間禪、一為出世間禪-修持遠離超越四處無色心(無色界的四空定: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世間四禪定,這是佛子菩薩們應該要修的行為和唯一的道。
世間的四禪定,一般來說「行者沒有出離心、也沒有菩提心,只有世間的禪定。」這種的禪定有時停在無記的狀態、有時在尋找和伺察的狀態、有時維持在快樂的狀態,有時在分析、明的狀態-在伺察或對境的執著的狀態。
一是對境沒有任何執著、在無記的狀態,沒有善惡、好壞心念的狀態。這種的沒有出離心、沒有菩提心的情況,沒辦法脫離輪迴,因此稱為世間的禪四處無色心。不管是明的狀態、空的狀態、無所有空的狀態、無所求好像無記的狀態,大部分是貪瞋癡裡「癡」心的狀態,都是世間的禪。
如果有前面所提:有出離心、發菩提心情況下修持打坐,因為前面發願的力量,正行的禪定都會變成增上緣,如【入菩薩行論】裡提到: 「生起菩提心狀況下,因為菩提心的力量,不管在無記或睡夢狀態都是增長善根,不成為世間的因。」
就世間的禪,有些一打坐可以坐上七天、八天、十天等在昏沉狀態,世間人可能覺得這不錯、已經不容易,但以智慧去觀察,這種的就成為輪迴的因。
沒有前行的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正行沒有止觀勝觀的智慧,雖然能打坐很久,福報有的可能就是無色界-天界的人天果位,還是在輪迴裡;若福報不夠,結果淪為畜牲道,平常說的一天十八小時睡覺的無尾熊、冬眠的動物,這些都是過去因為對世間禪的執著,最後得到這個果,因此能坐很久不一定是好事,但有這樣的功夫也不容易,有人提醒他一下,說不定在這樣止的基礎上作觀比較容易的,也有可能。
不管是密宗、禪宗,佛教界有些公案,有些人可以坐得很久,後來遇到善知識告訴他正確的方法而脫離三界,就像岡波巴大師當初一打坐,可以坐上一個月沒有問題,但見到密勒日巴大師時,告訴他: 「你的打坐方式是錯的,已經停留在無記的狀態,現在你用我的方法去做。」同樣的,禪宗的故事裡也有類似的公案。
打坐還是要學,如果是追求身體的健康,觀呼吸等基礎,所有宗教都有、沒問題的,但要追求解脫,學習打坐要透過正確的方式、具正知正見的情況下行正道,最後獲得正覺的果位。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对生生世世有利的法才是最重要的

索达吉堪布:对临终最有利的善法,有些人认为是颇瓦法或者是宝瓶气,但我觉得这些不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只有对生生世世有利的法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我们曾经讲过的,如果你在发菩提心和殊胜愿之中死去,会使你在生生世世中变成具有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人。所以,如果你真正具有大圆满的殊胜境界最好不过。如果没有,就应该发利益众生和舍弃今世之愿。因此,我们活着的时候应当修持对临终最有利的法门,尤其是我们现在就受此类教育,在几十年中修持看破今生、舍弃今世的法门,到了临终之时在自相续中一定会生起坚固的定解!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有时候觉得,人只要一直做善事就行了,花大量时间学习精通佛法是否有必要?

索达吉堪布:很多人都不懂佛法,行为不如法,表面上看来做了很多行善的事情,但实际上对自他都没有很大的利益。如果对佛法特别精通,表面上做得不一定很多,但实际上功德很大,对众生的利益也相当大。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夢參法師:學佛迷信者居多!檢測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夢參法師:學佛迷信者居多!檢測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問:怎樣學佛才不迷信?
夢參長老開示:學佛人不能脫離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著禪意的存在,修行不離世間覺,修行是改變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昇華。當你的心還不能轉物時,你的一切要順其自然,生病時一定要看大夫,該吃藥就吃藥,該打針打針,手術也如是。
什麼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對自己信仰的對象並不瞭解,盲目地信奉。比如有些自稱是信佛的人,他經常燒香磕頭、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裡去吃齋念佛,以為這樣就能求得佛菩薩的感應,保佑自己心想事成,這種人就是迷信。佛並不能保佑任何人,佛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佛明了世間宇宙真相,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我們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正確的方法從因上下手,就好像農民種地必須先下種、施肥、澆水、小心看護,然後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得到所要的瓜果,也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都必須自己親自動手,天上不會掉下來的。這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因果定律,如果自己不努力,靠求神拜佛去求,這就是正宗的迷信。
一、現在學佛的人,說實在話,迷信的多!他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為什麼?為了陞官發財,為了求保平安,都為這個。
二、學佛的人,不懂得什麼是佛法,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處?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
三、聽說這個地方的佛很靈、很有感應,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經定的,在那個時候有,他得到了,與拜神求佛不相干。
四、如果真的那麼靈,一百個人求,一百個人統統都得到,那就是真的;一百個人求,只有一兩個得到,其他的統統都沒有得到,那怎麼會是真的?
五、對這個人喜歡,給他;對那個人不喜歡,不給他: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中國對於神明有一個定義,正直稱之為神。正直,哪有不公平的道理!
六、不懂得什麼叫佛法,神佛不分,認為自己常常到廟裡面去燒香、去許願、去供養,這就叫學佛,這個錯了!佛法是師道,這要清楚,你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
七、一定要曉得,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是經教!我們遵從經典上的教誨,把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統統修正過來,這就是佛菩薩保佑,這就是佛菩薩加持
八、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決定得真實的利益。利益從哪裡來?不是佛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修得的。離開經典,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沒這回事情。
我們應當要明了,我們學佛為什麼?如果真的是為了生死,真的是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間眼前一切事物,就要看破一些,要冷淡一些,不要太認真。從今之後,我們心裡念念就念佛、念念想佛,其他一切統統看破、放下,了無牽掛!

學佛迷信者居多!檢測自己是不是也迷信 @ 菩提彼岸 :: 痞客邦 PIXNET :: http://j.mp/2rgA1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