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六度總修」。
做得要死,就是很賣命做事,這表示「布施」;
就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這要非常「精進」;
結果又被人嫌, 這就是修「忍辱」;
人家開口嫌,我們心沒有動、難過,這是修「禪定」;
沒有動心、動口對他回嘴,這是「持戒」;
如果想得開,將那口氣壓下來,這表示「智慧」。這就是六度總修!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肚子裡明白就好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說,肚子裡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老和尚又繼續說: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厭嫌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
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
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1、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3、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4、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5、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么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6、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7、對於他人的侮辱,能忍下來,便是我們的福報,以後還會慢慢地開智慧,忍辱也是在開我們的智慧。
8、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如獲至寶。對廚房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自己本身會損福,反而還增加煮的人的福氣。
9、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10、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11、什么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12、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
13、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當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還要感到慶幸並感謝人家。
14、忍辱即智慧。
15、誇我們的,讚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當我們受到刺激時總會想:“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拿出這個志氣來,成就已經在望。
16、忍辱波羅蜜,不要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打你或做出對不起你的事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打你,而是在給你消業,因為多生多世以前你也這樣子對別人,現在因緣成熟,你造什么業,就會了什么業,你今生所遭遇的這個果報要勇於接受,釋迦本師在金剛經上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在前面呀!
廣欽老和尚:談修“忍辱波羅蜜”的秘密 - 念覺學佛網 http://j.mp/2p4uZ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