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索馬利亞海盜被日本大叔消滅

猖獗於東非索馬利亞外海及亞丁灣的索馬利亞海盜,自2000年代後半起因不斷打劫、綁架及勒索各國漁船,而成為重大國際問題。但近年,該海域轉趨平靜,海盜攻擊案例趨近於0,日本網路媒體《Harbor Business》日前披露,索國海盜已被日本最受歡迎的壽司連鎖店壽司三昧(すしざんまい,Sushi Zanmai)老闆木村清「消滅」。

63歲的木村清在專訪中坦承,他雇用索馬利亞海盜幫他捕金槍魚(鮪魚),現在海盜們仍為他工作。他向《Harbor Business》表示,索馬利亞外海是高價食用魚「黃鰭金槍魚」的漁場,但過去因海盜猖獗,而被敬而遠之。

木村情蒐後發現,從來沒有人好好與海盜交涉,他認為海盜也是人,不是不能溝通,於是透過安排,前往與海盜見面,並意識到當地人是為了生計,才從事海盜工作,對於這樣的打劫行為,他們並未樂在其中。

木村於是向海盜提議,可到外海捕捉金槍魚,比起當海盜,靠自己賺錢來養活家人,會活得更有尊嚴。但建議歸建議,木村很清楚,這些海盜並沒有捕金槍魚的技術,也沒有漁船,就算捕到魚,船上也沒有冷凍倉庫可用,無法保鮮。那怕是運回國,海盜們也沒有銷售金槍魚的管道,加上索馬利亞並非印度洋鮪類委員會 (Indian Ocean Tuna Commission,IOTC )的會員國,無法外銷金槍魚。

因此木村決定將他旗下的漁船借給海盜,教導他們捕捉金槍魚的技術、幫忙安裝冷凍倉庫,並協助索馬利亞加盟IOTC。他也向海盜承諾,將收購捕獲的金槍魚,讓他們的生計及銷路獲得確保。

木村強調,「雖然很多國際組織及國家也在當地展開援助工作,但很多僅治標不治本,著墨於表面建設,效果不大」、「唯有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才能了解對方為何煩惱」。

但索馬利亞海盜,真的是被木村「消滅」的嗎?2009年至2011年可說是索國海盜最猖獗的時期,當時每年都有逾200件的襲擊案,但據美國海軍統計,2012年起數字明顯下降,日本外務省更指2015年1月至7月底,該海域的海盜襲擊、被害件數已為0。木村也稱,「當地人告訴我,近3年已沒聽過有人被索馬利亞海盜打劫,被害件數是0。」

2009年起,為了因應日漸猖獗的索國海盜問題,美國、北約(NATO)、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等皆相繼派遣軍艦前往該海域護航自國漁船。2011年日本自衛隊甚至首度在吉布地設立海外常設據點,現在也有約600名自衛官員在當地監視該海域。

索國海盜與軍艦交火的情況並不常見,因為海盜的小艇並非軍艦的對手,通常會選擇逃跑,各國的護航活動讓海盜無法順利打劫,但這並不代表就能否定木村的貢獻。

紛爭(戰爭)區域要想回歸和平,首要工作得讓當地武裝份子解除武裝,提供他們工作和教育機會,讓這些人協助社會復興;且要想維持和平,還得讓武裝份子擁有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但現實上,少有民間企業願意到紛爭區域去投資,因此許多國家在獲得和平後,又因經濟無法改善,重新陷入新的內戰。

各國護航及木村提供的轉職機會,都可說是「消滅」海盜的主因。若是海盜打劫能順利,或許這些人也不會想要「轉行」;但若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就算不當海盜,這些人也會尋求以不同的犯罪手法餬口,因此缺一不可。木村的行為也獲得索馬利亞鄰國吉布地的肯定,吉國當局更頒贈他勳章表達感謝。

木村坦承,與海盜的種種合作,對公司而言,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但他認為事業上軌道後,預期可獲利。他也說:「做生意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能只想賺錢。必須先想清楚如何讓客人高興、客人要求的又是什麼,再依照這些答案去規劃,這才叫『做生意』。」(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蓮師我,是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的意幻化,是觀世音菩薩的語幻化,是一切空行勇母的兄長,是一切空行勇士之王,是三世如來的事業主尊,是無等普賢王如來的化身,具足大慈大悲及大力,隨緣示現各種形象,以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

蓮師的化現無量無邊。未來,彌勒佛在這個世界成佛時,蓮師將幻化為卓敦[3]佛子弘揚密法。同樣,於此賢劫所有千佛的每一時代,也都各有一位蓮師降臨於世。或許有人問:“有些論典講,密法只在三尊佛的教法中才會興盛。而此處又這樣說,兩種說法是否矛盾?”實際上並不矛盾。那些論典所講的內容,是指在那三尊佛的教法中,密法會得到特別廣泛的弘揚;而賢劫其他佛的教法中,蓮師也會以不同形象弘揚密法,但是比較而言沒那麼興盛,應該從這個角度理解。總的來講,乃至輪回未空之前,蓮師始終會以無死金剛智慧身安住,而顯現幻化游舞,饒益有情

所以,大家務必要清楚蓮師到底是什麼身份。有些人總以為,蓮師只是個藏地束著髮髻的瑜伽士,有時候我看到個別著名學者介紹藏傳佛教,真的不想跟他們辯論,只是笑一笑,把書本放在一邊。要知道,蓮師的行徑不是凡夫人所能想像的,在賢劫每一尊佛的教法中,都有他的幻化身在度化眾生。

蓮師曾以金剛語說:“共稱自然蓮花我,無量光佛意幻化,聖者觀音語光芒,空行兄長勇士王,三世如來事業主,無等普賢金剛持,現化身具悲大力,隨機調化事業廣,如意滿足眾生願。”人們共稱的蓮花中自然化生的蓮師我,是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的意幻化,是觀世音菩薩的語幻化,是一切空行勇母的兄長,是一切空行勇士之王,是三世如來的事業主尊,是無等普賢王如來的化身,具足大慈大悲及大力,隨緣示現各種形象,以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

又雲:“強烈敬信眾生前,較餘佛陀悲更迅,三界輪回情未盡,蓮生大悲不窮盡。”在具強烈信心的眾生面前,蓮師的悲心及加持比其他佛還迅速。藏文《涅槃經》中也說,佛陀臨近涅槃時,除了迦葉、難陀不在以外,上千比丘僧眾都圍繞在身邊。佛陀告訴阿難、純陀、目犍連等:“吾今趣入圓滿涅槃,汝等切勿悲哀。具色無垢大海中,有勝我之丈夫生,汝等切勿作悲泣,即使住世無量歲,終亦必死皆當知!”其中“有勝我之丈夫生”,指的就是蓮花生大士。

當然,從圓滿大悲與智慧來講,蓮師跟佛陀無二無別,不可能超越;但對末法眾生而言,遇到邪魔外道時如果祈禱,那麼蓮師的加持會比佛陀更迅猛。這種說法,個別顯宗行人可能不承認,但如果你瞭解一些教理,就會發現這沒什麼不能承認的。譬如,淨土宗認為在往生極樂世界方面,阿彌陀佛比其他佛的加持更大,這句話肯定說得通。既然如此,那麼在遣除魔障、違緣方面祈禱蓮師更超勝,也是同樣的道理

索達吉堪布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人生難得 人性的尊嚴

image

淨空老法師:人身失掉之後,你有沒有辦法保證你來生得人身?

佛講無量無邊的法門,念佛法門是第一法門,最殊勝的法門,所以十方諸佛贊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佛在經上講了無數次,我們今天有緣接觸佛法,聞到佛法能生歡喜心,佛說了,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
佛又說了,我們過去無量劫來,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成熟,現在又蒙佛光加持,所以才有緣接觸到念佛法門;接觸到了能信、能解、歡喜,能夠信受奉行,不簡單、不容易。 哪個人照做,他這就一生成佛,連等覺菩薩看到都羨慕。
所以要曉得,這個法門的確是難信之法,等覺菩薩看到都羨慕,都自歎不如。 因為他們修行多少個阿僧祇劫,才修到那個地位;我們這兒念幾聲阿彌陀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他地位就平等了,所以他自歎不如。
沒有聞到淨土,那是沒有緣分,不能說他沒有善根福德因緣。 我們接觸到了,接觸到了要覺悟,不覺悟沒有用,這一生還是搞自私自利、還是搞名聞利養、還是搞三途六道,那就太可惜了!
得人身、遇佛法、遇到淨土法門,談何容易!我們今天遇到了,這個時節因緣非常之難得,決定不能錯過。 如果你這一生錯過了,下一生不曉得搞到多少劫去了,也許阿彌陀佛已經滅度了,你還沒去得了,那問題就嚴重了!
所以諸位一定要記住,人身失掉之後,你有沒有辦法保證你來生得人身?來生縱然是得人身,能不能聞到佛法大有問題。 就算你聞到佛法,能不能夠遇到善知識勸你念佛?如果你有好的稟賦,一生沒有遇到善知識,這一生也是空過。
今天我們這個世間,聞到佛法的人很多,有幾個人聞到淨土?聞淨土的人有很多,有幾個人聞到《無量壽經》?諸位一層一層地淘汰,那個機會渺茫得不得了!所以你這一生要是不得度,還搞輪迴,錯了,大錯特錯

南無阿彌陀佛
人身失掉之後,你有沒有辦法保證你來生得人身? @ 菩提彼岸 :: 痞客邦 PIXNET :: http://j.mp/20A21kI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索達吉堪布發自肺腑的心聲

如此一切善惡業中,辨別是黑業、是白業或是輕業、是重業等唯有看他的心善不善為主。例如:如果一棵大樹的根是藥,那麼它的樹幹和葉子肯定是藥,如果樹根是毒,那麼葉子和樹幹也是毒,毒根不可能生出妙藥的枝葉等。同樣,以貪心、嗔心而引起的意樂不清淨,表面上行的是善業,實際上變成了不善業,如果意樂清淨,雖然表面上好像是造惡業,但實際上已是善業。《功德藏》云:「樹根為藥芽亦藥,根為毒芽何用說,唯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因此,如果根本沒有牽涉私慾,意樂清淨,那麼對於佛子菩薩身語七種不善業也有直接開許的時候。例如,大悲商主殺害短矛黑人、以及星宿婆羅門子對婆羅門女行不淨行等(有許多類似的公案)。

華智仁波切說,身語意三門就像腳踩在棉花上或者米粥裡加入酥油一樣柔軟、調和。  此時他深信因果,不希求世間八法,對上師三寶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內心堪能,遇到任何違緣也不會退失道心。

佛陀在經中說:「磕一個大頭,將感受自己身體以下乃至金剛大地以上所覆蓋的所有微塵數的轉輪王之安樂。」難道鍛鍊身體會有這種果報嗎?

不管怎麼說,在行持佛法方面,台灣遠遠超過其他大城市。以前星雲大和尚將佛指舍利迎請到台灣,每天的朝拜者都超過十萬;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功德會」,所做的一切令整個世界矚目;海濤法師廣納眾長,為各教派互相溝通做出了極大貢獻……。台灣有許多非常了不起的大德,那裡的佛教徒聽得多、看得也多,有機會接觸小乘、大乘、密乘等不同佛法,應該說是相當有福報的
至於實修實證方面,不僅僅是台灣,現在普遍來講都比較缺乏。其實台灣也有很多清淨的道場,有些修行人在那裡長年累月地修持,也取得了不可小覷的成就。

問:風水對我們修行有影響嗎?
  答:對初學者來說還是有影響的。一般來說,凡夫人最好能選擇大成就者加持過的聖地,蓮花生大師也講過:「在別的地方呆一百年,不如在我加持的地方住一晚。」蓮花生大師的《密咒寶鬘論》還引用《時輪金剛》的教證說:「看風水雖然是一種著相,但二取執著沒有消於法界之前,修行還是離不開風水。」
  那找什麼樣的風水呢?以前法王如意寶說:「應該是高僧大德加持過的地方,若在該地修行,一般不會出現違緣。」比如我們喇榮山溝,就是法王如意寶所加持的聖地,有了這種加持,其他的山形地貌不觀察也可以。
  關於風水的問題,不要特別去執著,外在的風水不重要,內心的風水才重要。在不執著的情況下,風水也沒有特別大的利害

問:作真實供養,感果肯定是真實的,但如果是意幻供養又沒有等持力,感果會不會是虛幻的呢?
  答:佛陀並沒有說,意幻供養必須要獲得一地菩薩的等持。
問:那會得到真實的果?
  答:對!

問:遠距離灌頂是否存在?
  答:一般來講,灌頂必須具足一定的因緣,但有信心的話,應該能得到相應的境界,可是跟現場灌頂完全一模一樣,這可能有點困難。
  當然,有些大成就者例外。以前蓮花生大師在藏地灌頂時,包括小蟲以上的眾生都得到了灌頂,所以大成就者的行為,是我們凡夫人難以測度的。

《開啟修心門扉》中說:「若沒有以出離心、菩提心來攝持,所行的一切善法都是造惡業。」這是從哪個角度來講的?
 答:從嚴格的角度來講的。嚴格地說,超離輪迴才算真正的善業,其他一切善業都是有為法。仲敦巴曾請教阿底峽尊者:「如果以貪著今生的幸福安樂、恭敬利養而聞思修行,其後果將如何?」「僅僅獲得此等後果。」「來世又將如何?」「深墮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因此,若未以出離心、菩提心來攝持,所行一切並不是真正的善法。

至於具體到每位道友的發展,恐怕誰都難以預料。我想,絕大多數道友需依靠自己的因緣而定。有些人前世有弘法宏願,今世的利生事業也能順利展開;有些人由於前世願力欠缺,即使今生具足智慧、戒律清淨、人品極佳,弘法事業也可能會出現夭折現象。
所以,我想再次強調:不管大家聞思修行能力如何,一定要再再發下弘法利生大願。這一點極為切要!

問:漢地很多人接受了密法灌頂,但往往修不下去,這是為什麼?
  答:漢人的想法過於簡單。他們認為灌一個頂就可以修,修了以後馬上就能成就,但事實並非如此。沒有打下教理的基礎,連皈依發心都不明白,修行是不會上路的。因此,初學者必須長期依止善知識,深入聞思教理。
  然而,現在人往往欠缺這一點。他們喜歡吃「快餐面」,求了黃財神的灌頂,馬上就想立即發財、現前一些感應,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成就。如今這種現象相當普遍,一下子扭轉過來比較困難。
 其實真正修密法的人,不能急於求成,應首重聞思顯宗教理。見解已經穩固後,出離心、菩提心生起時,再修密法不會有任何困難。現在不僅僅是格魯派,寧瑪派的許多道場也開設了五部大論的聞思課程。所以,要修習密法的話,以顯宗教理為基礎非常重要!

不論你頂禮哪一尊佛,若能觀想十方諸佛菩薩與此佛同一本體,這樣修就很好。《釋尊廣傳》中不是說過嘛,將所有忿怒、寂靜本尊以及諸佛菩薩,全部融入一尊佛的本體中,而行頂禮

得傳承必須要依靠聲音,不管你聽MP3,還是看VCD、DVD,聲音最好不要間斷。有些道友只看法本,沒有聽法,雖然可以得到一些法義,但並不能獲得真實的傳承。所以,聽受聲音非常重要,無論是集體學習、個人學習,只要聽到傳法的聲音,應該都能夠得到傳承

一定要再再發下弘法利生大願!——索達吉堪布發自肺腑的心聲_在人間-蓮師淨土_新浪博客 http://j.mp/20mIG6p

今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

今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一)_益西彭措堪布_新浪博客
http://j.mp/23lQFDg

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不仅面对痛苦的时候需要佛法,面对幸福的时候也需要佛法,以佛法的智慧与力量去面对幸福,把幸福分享给众生,幸福就不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如果没有佛法的教育和修行,面对痛苦,人一般还能承受;面对幸福,却很难保持从容淡定。因为再苦,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有钱、有权、有名的时候,人就会狂妄自大、忘乎所以,无法再和以前一样平平淡淡地过普通人的生活,更无法静下心来闻思修,整日过着奢侈的生活,减损自己的福报

無論現實生活當中短暫的幸福,或是超越輪迴以後永久的自由幸福,都不是來源於外在的物質生活,而是來源於內心的安靜與自由。當心裡有嗔恨心、自私心、貪慾心時,就不會自由。要得到終極、永恆的自由,就必須祛除內心當中的貪嗔痴慢。

二、具體方法

具體的方法,還是閉關打坐。此處所說的閉關,不是兩年三年或幾個月的閉關,而是每天一到兩個小時的閉門修行。

(一)世俗諦的方法

1、首先按照《普賢上師言教》中講的壽命無常的道理來思維:我現在雖然發財了,但這些財產只是因過去的小小福報而帶來的,它們隨時都可能失去,所以我不能執著這些錢財,更不能心生傲慢。還要思維:今生的錢和地位,都是相對的,我走的時候,全部都只能歸零,和我降臨人世的時候完全一樣,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只是多了一大堆殺盜淫妄的罪業。我不能因為一點點世間小福報,就愚蠢到不修行、不學習的地步,而是要更加精進地聞思修行、利益眾生。

這樣反覆思維之後,就能把傲慢心降低。當然,只有在證悟一地以後,才能斷除傲慢心的種子。

2、同時也要思維:雖然有漏的東西都是痛苦之因,但因為前世的福報,讓我暫時擁有一個平淡且相對幸福的生活,這個幸福是來之不易的。佛經裡面講過:能在人間過著比較幸福的生活,同時又有機會聞思修行,才是人間頂級的高端享受,是真正的福報,人間的幸福頂多不過如此了在輪迴當中能同時擁有二者的人,是非常稀有罕見的。

要知道,做高官、富豪、社會精英,不算什麼稀有,六道眾生中的天人、非天,以及餓鬼道一些眾生的富裕程度,也是人類中的大亨富豪們千分萬分不及其一的。但是,雖然他們家財萬貫、應有盡有,但他們卻缺乏佛法的聞思修智慧以及慈悲心。從修行的角度來說,他們只能是貧乏、可憐的落後分子。

兩相比較,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富有,所以,我要用福報去換佛法,然後用佛法去換取更深層、更恆久的幸福。讓幸福生活與聞思修行,成為相互促進的因緣。

3、還要思維:當擁有幸福的時候,一定要能感知到當下的幸福。同時學會感恩,並習慣於樸素、低調、低碳、簡單的生活,並懂得少欲、知足、感恩和分享,學會佈施多餘的東西。雖然這只是錢財上的微小佈施,但也可以同時具備六度,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做佈施,可以積累很大的資糧。這樣,心就會慢慢平靜下來,在這個平靜當中,可以感受到自由、幸福與快樂。還要提醒自己,我不能沉醉在這小小的福報當中,我要用更多的時間去積極聞思修行。

4、遇到痛苦的時候,可以修自他相換;遇到幸福的時候,同樣也要修自他相換。

從世間的角度來說,身體健康,生活舒適,叫做享受幸福;從解脫的角度來說,這叫做浪費福報、浪費幸福。佛經中一再提醒我們:千萬不要把幸福浪費掉了!所以,在事業成功、心情舒暢、幸福無比的時候,一定要修自他相換。

呼氣的時候,把自己當下的幸福,與幸福之因——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有的善業、福德,全部觀想成白色氣體呼出去,融入天下所有眾生的身心。觀想天下所有的眾生,都得到自己分享的幸福與幸福之因,並遠離一切痛苦等不幸。

如果沒有這些竅訣的指引,沒有嘗試著去觀修這些修法,很多佛教徒的心也與不學佛的人一樣。只要遇到一點點微乎其微的痛苦,就傷心欲絕、一蹶不振,不但修行無法正常進行,連基本的正常生活都無法維持。稍有一點強於他人的福報,又洋洋自得、目空一切,誰都看不起,事事唯我獨尊。所以,我們應該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去做、去落實。這樣長此以往,以後即使在夢中遇到苦樂境況,都會下意識地這樣觀修。若能持之以恆地不懈努力,則不管以後的生命中遇到再大的起伏落差,都能保持平穩的心態,都不會阻礙自己的修行。

慧灯之光-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http://j.mp/1WGET1I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如何讓自己更會說話,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問:如何讓自己更會說話,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索達吉堪布:要知道,一句話會傷天地和氣,一件事會釀成終身禍患。我們平時說話時,一定要心存厚道、口下留情,不能想什麼就說什麼。
現在有些人為了與人交往遊刃有餘,特別喜歡鑽研說話之道。但實際上,最好的說話之道,不是學習怎麼說話,而是學習怎麼做人
人要是善良、誠懇,就算語言拙笨一點,大家也會喜歡你;如果心腸不好,嘴巴就算再會說,別人被矇騙得了一時,也不會被矇騙一世。

學佛最後變成魔了,很多

淨土法門法語:學佛最後變成魔了,很多
  恭錄2014大經科注300集
  這個世間,確實還有神通這些事情無法解釋的,你看了之後,你不能不相信,但是也不敢相信,為什麼?佛有神通,菩薩有神通,妖魔鬼怪也有神通,怎麼去辨別?我們知道,佛菩薩「不以神通作佛事」。這就是如果佛菩薩用神通作佛事,妖魔鬼怪來冒充,我們就不知道了。
  佛菩薩用什麼度眾生?用講經教學、辦班教學,慢慢你去聽,慢慢想,有道理,你相信了,信心這麼建立的,不是用神通。用變化來讓你相信,那非常容易誤入歧途,學佛最後變成魔了,很多!不是少數。我們看到的,實在的話就在身邊,這都是善根、福德不足。
  【解】又《要解》曰:「唯有大智方能諦信。」
  這個話都是真話、都是實話,要有大智才能相信。
  【解】《安樂集》依《論注》立三心。一者淳心,信心深厚也。二者一心,信心存一也。三者相續心,信心相續不雜余念也。
  這真不容易。
  【解】並曰:「若能相續,則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我們相信,有這三種心肯定往生,就是你的「信」要淳、要專、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