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從智慧生起的信仰,才是真正不可動搖的信仰

佛教不只信仰,信仰必須仰賴智慧來支撐;從智慧生起的信仰,才是真正不可動搖的信仰。因此,學習經教是非常重要的。

達賴喇嘛尊者

虔誠心,懺悔心,大悲心。

有三種「心」對我特別有觸動。第一是虔誠心,第二是懺悔心,第三是大悲心。

虔敬心使那諾巴成就

那諾巴大師曾經是那爛陀大學非常重要的大德和成就者,但他為了獲得更進一步的成就,離開了那爛陀,依止了帝洛巴大師,經歷了十二大苦修、十二小苦修。最後,帝洛巴大師用鞋子狠狠地打在那洛巴大師的額頭上,把他打暈了。當那諾巴大師醒來的時候,他就已經獲得了與帝洛巴大師一樣的成就。

帝洛巴有無數弟子,但用鞋子抽打而證得大手印的唯有那洛巴。那諾巴大師的成就主要依靠無比強烈的虔誠心。那洛巴大師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虔敬心的偉大力量。

懺悔心使指蔓成就

佛陀時代曾經出現過一個人,叫指蔓。指蔓小的時候特別聰明,可惜他依止了外道的惡知識。惡知識視指蔓為他最得意的弟子。因為指蔓長得太帥了,惡知識的太太對他產生了男女的情感,主動勾引指蔓。指蔓認為對待上師的妻子行為一定要正當,就拒絕了她。於是,惡知識的妻子就劃破了自己的臉,撕壞了自己的衣服,對她的先生說:「你的得意弟子在你不在的時候欺負了我」。惡知識聽到後心想:「我不能直接去降伏指蔓,他不是容易對付的人」。

後來,惡知識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辦法,他對指蔓說:「我要傳給你一個很重要的竅訣,這個竅決除了你之外,我不會傳給任何其他人。有了這個竅決,你必定會成就的!。」指蔓以為上師是在幫助他,就非常虔誠的接受了。惡知識對著一把刀持誦咒語,讓指蔓生起了嗔恨之心,然後對指蔓說:「用這把刀去殺1000個人,然後用他們的手指做成一串佛珠,你就成就了。這些被殺的人在你成就後也會成就的。」

指蔓相信了惡知識的話,就拿著刀去殺人。他遇到誰就殺誰,殺死後切下那人一段手指穿成一串掛在脖子上。等到他殺了999個人,還差一個就到1000時,所有的人都跑掉了,只有他的母親不舍得離開他。指蔓看著母親,對母親也產生了嗔恨心,准備動手殺害母親。這時佛陀為了救度指蔓,以比丘身化現,阻止指蔓殺害母親。於是指蔓就去追佛陀。

佛陀走在指蔓前面,時快時慢,可是指蔓總是追不上,指蔓就喊道「慢著慢著,停下停下」。佛陀所化現的比丘說:「就是因為你生起我慢,生起嗔恨,你停不來。而我是永遠停著的,因為我內心很安寧,很平靜。」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指蔓,再加上佛陀的神通,指蔓扔掉刀,在佛陀面前懺悔。雖然指蔓殺了999個人,但因為他深刻的悔悟和懺罪,惡業就清淨了,成為了佛陀最好的弟子之一。

從指蔓的故事我們了解了懺悔心的力量。密勒日巴尊者也曾殺了35個人,但他憑著修持禪定、修持懺悔心等,清淨了所有的罪業。

大悲心使無著菩薩成就

無著菩薩依止的是彌勒菩薩,修持了12年。最開始在山裡閉關三年,連一個好夢都沒有,他覺得自己的修行沒有意義,和彌勒菩薩沒有緣,就放棄閉關,向山下走去。途中看到一個人,用石頭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無著菩薩就問那個人:「你在干什麼?」那人回答道:「我要縫衣服,但是沒有針,所以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無著菩薩想:「世間人為這麼小的一件事情,這麼吃苦耐勞、這麼堅強,我在修行上也應該更努力才對。」他就又回到山上繼續閉關。

又過了三年,還是沒有任何征兆,無著菩薩又准備下山,這時他看到滴水穿石的景象,就想:「時間長了滴水都能將石頭穿透,如果自己堅持修行,也一定會成就的。」於是就又回去修行。再閉關了三年,依然沒有任何征兆,無著菩薩又想放棄。這時他看到山頂上一只鳥兒用翅膀在一直掃著山頂,於是就問它:「你在干嗎?」鳥兒回答說:「因為這座山太高了,擋住了我家的陽光,所以我想把這座山削的低一點。」無著菩薩很受啟發,覺得這種幾乎不可能的事,鳥兒都可以做,我堅持學佛修行一定是值得的,所以又回去了。

一晃又是三年,依然沒有任何征兆,無著菩薩准備徹底放棄。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一只賴皮狗,身上一半都腐爛生蟲了。無著菩薩想救治這條狗,但當他試圖用手移走狗身上蟲的時候,狗非常的疼。無著菩薩產生了強烈的悲憫之心,就用樹枝割傷了自己的大腿,准備把狗身上的蛆蟲放在自己的傷口上,並低下頭想用柔軟的舌頭把蟲從狗的傷口移開。但他伸出舌頭卻怎麼也碰不到狗。他抬起頭,卻看到了莊嚴的彌勒菩薩站在面前。按道理說我們看到菩薩都會很高興,但他卻埋怨彌勒菩薩:「你怎麼才出現啊,我努力了這麼多年……」彌勒菩薩說:「不是因為我,你見不到我,而是因為你的業障,你才見不到我。這一次是因為你的悲心太強烈了,依靠悲心的力量你身上的業障得以淨除,所以你才看見我」。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大悲心的力量。

所以,我們經常要問問自己:我們的虔敬心、以及大悲心、懺悔心、有那麼強烈嗎?如果沒有,我們還有什麼可埋怨的?

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維持獨處! 吉美林巴尊者、宗薩仁波切開示

龍欽巴(Longchenpa)曾說,在山頂上,我們的心自然而然會較為清晰,因此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在山上修行,而且接受過觀想、「止觀」的教授,那麼就應該做這些修持。他還說,在岩石崎嶇的地方思惟無常是有益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心中生起對「輪回是苦」的悲傷感。因此,岩洞是修持「止」、「觀」的好地方。安坐在流水邊上,能夠對激發出離心與厭離輪回的修持,培養出迫切感 ;在墓地修行,則會非常迅速地帶來許多加持與大成就。

  因此,如果你很容易就能在岩洞、河邊或墓地修行的話,那一定要遵從龍欽巴的建議,但若無法做到,也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去嘗試。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全然的孤立,因為當我們獨處時,受到散亂的影響就會較少,因而能創造出完美的條件,讓悲傷感在心中增長。「悲傷」是一片活土,對於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無須費力就能從其中湧現各種善念。吉美·林巴形容「悲傷」是最無價的聖財,而且在佛經中,佛陀也贊嘆「悲傷」是引導一切善德能接踵而來的開拓者。

 隨著悲傷,我們自然會生起信心與虔敬心。培養出這兩者之後,「止」和「觀」的修持就無須太費力。修「止」能讓心變得柔順、可塑;有了一顆柔軟的心,「觀」就相對地容易達成。一如佛陀在教授戒律時對僧眾所做的開示;戒律能幫助我們保持於「定」(梵samadhi,三摩地),習慣於「定」能延長我們清明的時間,而清明與智慧兩者無異。證得智慧,我們就不會再被貪、瞋、痴所困,而能如實地感知一切現象。

  但在這年頭,光是想找時間全然獨處都極有問題,特別是對那些有家室的人而言;也因此,要安排一個「理想的修行場所」更是無法想象的奢侈品。所以就單純一點,讓自己每天盡量有一、兩個小時完全獨處。如同吉美·林巴所說,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維持獨處,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麼也不做;供養整個世界與其中的一切,也積聚不了足夠的福務來擁有獨處修行的機會。他還說,只有在孤獨中,我們才能看到輪回的過患與涅盤的利益。因此,我們要從心底祈禱,願自己有一天能遇上如此的機會

 另外一個維持獨處很好的理由是,要遇見沒有偏見、能尊崇佛法而不心懷嫉妒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我們還是很難創造獨自生活的機會與助緣的話,至少試著讓自己的心遠離迷惑。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說,在所有獨處的經驗中,將心與迷惑分離是最殊勝的閉關、最殊勝的孤獨、最殊勝的僻靜處所。因此,當你置身於人群,例如一聲聚會或足球賽時,試著做做看,讓自己有一小段時間不融入於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之中。

摘自: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助矽谷慈善機構臉書創辦人捐近300億台幣

【林奐成╱綜合外電報導】社交網站臉書創辦人薩克柏(Mark Zuckerberg)年僅29歲,卻樂於做聖誕老人。他連續兩年在年底捐大筆臉書股份,給美國矽谷一個慈善機構,今年的一份總值近10億美元(近300億台幣),成該機構所收歷來最大筆捐獻。專家稱,承諾有生之年捐出逾一半身家的薩克柏,可藉此學習當一個專業慈善家。
《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報導,臉書上周四在公司股權變動申報文件中披露,薩克柏將在本月底捐出1800萬股臉書股份給「矽谷社區基金會」。以臉書上周五收市價55.12美元計算,捐獻股份總值9.92億美元(約297億台幣)。
薩克柏去年底也與妻子聯名,向同一機構捐相同數目臉書股份,但當時臉書股價只及現時一半,捐款約值5億美元(約149億台幣),但已足令薩克柏夫婦成為去年美國第二大慈善家,僅次於「股神」巴菲特捐逾30億美元(約897億台幣)。

助矽谷慈善機構臉書創辦人捐近300億台幣 | 即時新聞 | 20131222 | 蘋果日報 - http://goo.gl/gLcVGz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宋代書畫家米芾學佛往生聞

北宋時之米元璋(名米芾),其與黃庭堅、蘇東坡、蔡襄四人,同為當時文壇四大書畫名家,除此之外他們四人還有一共同處,即四人晚年都皈依了佛門。倘論及最看得破、放得下的,四人中當首數米芾。
米芾好書畫,自詡鹿門居士,又稱襄陽漫士。名如其人,性確怪異,洒脫、浪漫,近似「痴、顛」之態。其學佛修禪的過程,有偶見水桶的底部脫落,由此而引發他突然之間靈性開啟而大徹大悟(簡稱開悟)起來。行為有別常人,例如其在對待自己的後事上,處理方法就十分「怪異」與眾不同。
如清代《四庫禁書》引自《何氏語林》書中云:「米芾晚年學禪有得,卒於淮陽軍中,先一月處理家事,寫告別親友書,並盡焚平生所好書畫等物,更又置一棺,坐卧飲食皆在棺中。前七日,不茹葷腥,更衣沐浴,焚香靜坐,及期,遍請諸郡僚,舉拂(塵)示眾曰:『眾香國里來,眾香國里去。』說完擲拂合掌而逝。」
「痴顛」米芾學佛修禪功夫達到了提前一月預知時至,提前焚毀愛物,向眾拱手,坐棺擲拂合掌而去。生死道路如此從容,「瀟洒走一回」。天下之大,芸芸眾生,學佛者眾,但能有幾人?閱之,深以為奇,特記。
來源:七葉佛教書舍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十不善業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復有十業。得外惡報。若有眾生。於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殺業故。令諸外報。大地咸鹵。藥草無力。

二者以盜業故。感外霜雹螽蝗蟲等。令世飢饉。

三者邪淫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埃。

四者妄語業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穢。

五者兩舌業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嶮谷。株杌槎菜。

六者惡口業故。感生外報。瓦石沙礫。麤澀惡物。不可觸近。

七者綺語業故。感生外報。令草木稠林。枝條棘刺。

八者以貪業故。感生外報。令諸苗稼子實微細。

九者以瞋業故。感生外報。令諸樹木果實苦澀。

十者以邪見業故。感生外報。苗稼不實。收獲尟少。

以是十業。得外惡報。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因為誠信因果,所以特別擔憂:起心動念都是罪業,將來肯定墮惡趣,怎麼辦才好?

問:因為誠信因果,所以特別擔憂:起心動念都是罪業,將來肯定墮惡趣,怎麼辦才好?

答:《入行論》雲:「菩提心如末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所以,大悲菩提心或甚深空性智慧所攝持的善根,小小的罪業想摧毀它,無疑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同樣,以出離心攝持的善根,或者牽涉到利益眾生的大善根,或者緣三寶的廣大無邊的善根,也都不容易被輕易摧毀。

大家不要總是特別擔憂:「我死了以後,唯一的途徑只有惡趣,因為我天天生惡心。」凡夫人生惡心是很正常的,但你也會生善心,而且這種時候比較多,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沒有信心的話,很多善法都不能增上。

按照戒律的觀點,我們臨死時若一直觀想:「我的罪業全部清淨了,我的善法不斷地增上……」在這種善念中斷氣,會斷除一切罪業而往生清淨剎土。

——《親友書講記》

索達吉堪布

精神病是由什麼樣的業力引起來的呢?

居士問:

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精神不太正常的人,那這個病的病因是由什麼樣的業力引起來的呢?

堪布答:

精神不正常的人有三種:

第一種是天生就有的精神不正常,

第二種是遭受到強烈刺激造成的精神不正常,

第三種是進入了宗教後,缺乏正確知見的引導,而產生的精神不正常。

這些都是過去世的嚴重業力所造成的。雖然引起精神不正常的業力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業力就是誹謗佛教三寶,對佛法產生邪見,破壞佛陀的經典,阻礙虔誠行者的學佛與修行,擾亂傳法與共修的活動,欺騙自己的父母親。或造成眾生心理上的傷害,造成眾生頭腦上的傷害,或者開海鮮的餐廳,制造販賣假藥、煙酒、毒品、武器等,以不良手段來利益自己,尤其是毫無同情心地殘殺不同生命的人也很容易產生這種病。

這些行為的業力非常嚴重,所以它的果報會直接影響到精神的傷害。這種人極其愚痴,真的非常可憐!這種行為表面上利益自己,但實際上卻是嚴重傷害自己了,真不值得啊!業力是非常可怕的,它是客觀存在的一種規律,不管你相不相信,善惡的果報是依然存在的。就像是火一樣,成年人相信或知道火是燃燒的而接觸它時會燒到手,一歲半的幼兒不相信或不知道火是燃燒的而接觸它時也一樣會燒到手。

所以我們大家應該謹慎因果,未來的命運是幸福還是痛苦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我們不謹慎因果的話,由於無明與習氣根深蒂固的緣故,不知不覺中會造很多的業。一旦得了精神不正常的病後,恢復如初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我們付出幾百萬或幾千萬人民幣的代價也很難治好這種病,到時侯就後悔莫及了。

為什麼有些人既善良又聰明呢?因為他們對三寶有信心,對佛法有足夠的聞思,以及對因果極其謹慎等等的原因。
---  太橋旦曾堪布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具有正見實際上能增長信心

具有正見,實際上能增長信心。我們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正見,即使我們有正見,它通常也受到希望及懼怕影響。 我們的見地,幾乎總是被物質主義所敗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信心時不時遭到檢驗,而且不只是受到檢驗,還被壓個粉碎,然後我們的心情變得好低落。所以,具有正見實際上能增長信心。具有正見是如此重要。– 宗薩欽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