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大教典再三說到,聞思修才是生起證量的正因。所以發起菩提心及空正見的主因不是福報,而是自己每日的聞思修之堅持。

聞思修才是生起證量的正因

許多廣論學員因分不清楚何為生起次第、現觀次第,以及廣論書中的前後安置之間的差異,錯誤地認為:「若未發起視師如佛的證量前,根本不須花時間及精力觀修菩提心及空正見,只要好好聽師長吩咐的指示就好。偶爾聽聽菩提心及空正見的深奧妙法,結下善緣,種下一顆善種子就夠了!」如果您還繼續這麼錯下去,對不起,五十年後的您,仍會陷於僅與菩提心及空正見結緣的狀態,還不能以自力漸增菩提心及空正見。

觀修次第不是叫我們走到哪裡就修到哪裡,而是先要全面性的熟悉認知!觀音尊者一直對弟子們語重心長地說:「要在心中反覆思惟成佛之道的整體輪廓,從而留下圓滿道次的良好習氣。」這真是金玉良言啊!

若無絲毫菩提心及空正見的感受,豈能體會佛的悲智功德?若不能體會佛的悲智功德,豈有視師如佛的基礎?反之,視師如佛前,雖不需要生起自然任運的菩提心及空正見,但至少要對菩提心及空正見有所感受吧!這種由自力發起的一絲絲感受,絕非來自結緣的心態,而是來自每日的堅持、一點一滴的努力。因此,無論在任何階段,初學者也好,資深的金剛乘瑜伽師也好,但凡相應大乘種姓者,於一切時中,務必要以觀修菩提心及空正見做為主要的修行目標。

蔣揚仁欽 Jamyang R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