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在家修行必讀

在家修行必讀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里。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去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幹幹淨淨,布置的清淨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兒女?即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不但阿彌陀佛會加持你,就連山神土地都會幫助你,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認真學,堅持修,好好學,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夠解脫,今生一定能夠成佛。

在家修行必讀 @ 菩提彼岸 :: 痞客邦 PIXNET :: http://j.mp/2sRStKY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为什么佛教徒需要经常忏悔?

问:为什么佛教徒需要经常忏悔?
索达吉堪布: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每个人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造过多少罪业?自己也可以想一想。虽然很多人可能想不起来,但仅仅是今生,有些人三四十岁了,有些人七八十岁了,你们好好地回忆一下,从呱呱落地到现在,这期间你杀害了多少众生?相续中生起了多少恶念?口里说过多少中伤别人的恶语?既然一刹那间的罪业都有如是的严重,那我们无始劫来到现在所造的罪业若积累起来的话,肯定比山王还高、比大海还深,将来得不到善趣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所造的罪业全部积累在阿赖耶上面,一点也没有耗尽,这样的业会不会现前呢?一定会现前的。既然如此,大家不妨想一想:一刹那的罪业都那么严重,那无数劫来自相续中有多少随眠烦恼和种子习气?各位不得不关心一下。
很多高僧大德和传承上师们都要求,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精进忏悔。因此,我希望你们对想得起、想不起的所有罪业,依靠金刚萨埵的窍诀来励力忏悔,最好在临死之前有一点把握。同时,在今后的生涯中,自己心里面应该立一种誓言:以前我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随便造恶业,这种行为非常愚痴,以后千万不能这样了,宁可饿死冻死,我也决不像以前那样造罪!
总之,大家一定要发愿将来不要造任何恶业,对以往所造的罪业,全部在诸佛菩萨、金刚上师、金刚萨埵面前诚心诚意地合掌祈祷、励力忏悔,令自己的相续得以清净,这就是我们修行人经常要做的事情

为什么佛教徒需要经常忏悔?_索达吉堪布 http://j.mp/2sQ3NHs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盡量如理如法

壓力大?都是自找的   達真堪布

  佛經中雲,暇滿人身極其難得。對此有很多比喻,其中之一是,向光滑的牆壁上撒一把豆子,無論撒一百次、一千次,都不會有一粒豆子停留在牆上,這種概率幾乎為零。從因緣的角度思維確實如此。

  我們一旦失去了人身,錯過了機會,就再也不可能有解脫成佛的機會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分秒必爭、珍惜機緣。怎樣珍惜?就是如理如法的學佛修行。

  現在社會上學佛的人很多,但大多數人都不如法。為什麼十多年來我一直苦口婆心地講經說法,就是希望大家在明理的基礎上能如理如法的學修。寧肯少學點、少做點,也要盡量如理如法。否則很難成就。

  一天天、一年年,時間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表面上大家都在學佛,有的人甚至出家五六年、七八年了,但相續有沒有變化,內心有沒有煩惱、痛苦,自己最清楚。內心沒有煩惱和痛苦就是解脫。解脫與你身在何處,擁有何種條件,是何種身份沒有任何關係

  也許世間人不能理解:一個人沒有權力與財富,甚至一無所有,怎麼能快樂呢?一無所有照樣會快樂!在藏地,尤其是在深山裡的修行人,學修都比較如理如法,他們內心的快樂是無比的、永恆的,沒有絲毫的煩惱和痛苦。比如密勒日巴尊者,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沒有比他更可憐的人了,因為他一無所有,到了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地步,身上長出了綠毛,分不清是動物還是人。他吃的是野菜,喝的是涼水,但沒有鬧肚子,也沒有感冒。

  相比之下,我們的毛病太多了(我也是跟你們學的,毛病太多了)。稍微吹點風就感冒;說什麼「不能喝涼水,不能吃涼的東西,否則會鬧肚子……」這都是心理作用。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把自己嬌慣成非常脆弱的人。

  原始社會的人類跟深山裡的動物一樣一無所有,沒有房屋、沒有車子、不穿衣服,照樣能生存。而現在的人要求的物質條件太多了,沒有就活不下去。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追求時尚,把自己弄得「頭破血流」,壓力大得喘不過來氣,這都是自找的,自作自受。

  暇滿的人身特別難得,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追求這些物質享受上面太浪費了。那怎樣珍惜呢?就是如理如法精進學佛修行,學讓自己解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