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慈誠羅珠堪布: 此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這就是在認知上出了問題,我們的價值觀有問題。因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錢的分量還是比解脫的分量重,兩者權衡的結果,還是選擇了掙錢,所以沒有時間修行;如果在我們的心目中解脫的地位高於金錢的話,我們就不會說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之類的話了。

在家人當然有很多事情要處理,肯定沒有出家人那麼清閒,但是,如果意志堅定的話,還是可以抽出時間。我知道,你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比較努力的,只要肯努力就好,修行不一定那麼快就有什麼結果,我們也不需要急著要結果。只要往修行這個方向努力,就肯定會有結果的

以前我也給你們講過這個故事:華智仁波切的一個弟子在山裡閉關了九年,就是專修菩提心。在九年的過程當中,一直住在山裡,不跟外界接觸,專修菩提心。可想而知,他們有那麼好的根基、那麼好的環境、那麼好的上師,還得修那麼長的時間才有菩提心的話,我們絕不可能一、兩年就修出什麼結果來,但是,只要能往這個方向走,已經有了起步的話,那也很不錯,最關鍵的就是有沒有開始修。

我們一定要清楚,此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這個機會一旦錯過了,以後什麼時候能夠再有這樣的機會,一萬年?十萬年?或者百萬年?誰都不知道。

你們經常說:我去問了空行母,空行母跟我說什麼什麼;我去問了瑜伽士,瑜伽士跟我說什麼什麼。我也不否定空行母和瑜伽士的神通,但輪回的問題不是空行母和瑜伽士能夠徹底瞭解的,唯有佛才知道輪回是什麼樣因果是什麼樣,這個人的前因是什麼樣、後果是什麼樣。其它人就算知道,也只是一個局部,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問誰,主要是自己去掌握。掌握什麼呢?唯一的就是菩提心

如果真正有一個不造作的菩提心的話,我敢保證,從此以後這個人絕不可能墮落,至少不可能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這樣就只需要考慮怎麼樣去度化眾生,為了眾生我要做什麼事情,而不需要考慮我以後會怎麼樣,我會不會墮地獄、會不會投生為餓鬼等等。

很多人買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甚至連一部車子每年都要保險,但為什麼我們不為自己的來世保險呢?生病了如果沒有保險的話,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說我們也不一定有機會老,即使老了,到時候也不一定會過得很苦,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肯定會死,死了以後肯定有輪回,到時候我們肯定沒有什麼保險,這三個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思維一下該不該修菩提心、空性,這是相當重要的。
我相信居士們都相當虔誠,大家對上師、對佛法充滿了信心,信心非常充足,甚至有點偏高了,所以,如果肯修的話,有這樣的信心再加上一定的努力,就肯定可以修出來。無論是出離心也好、菩提心也好、空性的見解也好,都是修出來的,絕不是從天而降,自然而然就冒出來的,所以修行非常重要。這是中等的修法。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佛說人有二十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二章》

貧窮佈施難,富貴學道難;
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
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
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
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
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
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
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
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
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心要非常非常的細

我們不具備他心通,甚至有時候連察言觀色都不會,大多是主觀的認為哪個人是壞人、哪個人是好人,連客觀的、理性的去想都不會,都是主觀的判斷人事物。所以 大多數時候真的就像盲人一樣,蒙著眼來來去去。這樣子的人,可能幫助眾生嗎?我們常說要幫助別人、利益別人,但發願助人的人,心要非常非常的細,心總是在關心著眾生的需要,而且無分晝夜,總是細心觀護著、想著眾生需要。如果你沒有這樣做,怎麼說是在利益眾生?更不要說成就佛道了。——大寶法王開示,2012年,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慈悲喜舍每一天》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