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禪修是要讓自己熟悉善念、善心

禪修是要讓自己熟悉善念、善心。你要做的是努力提升善心潛力,以及減少心的惡習氣。要是你做不到這一點,僅僅只是專注在呼吸上並沒有用處、沒有意義,重點是在提升心續的善心潛力,這就是所謂的禪修。一開始禪修時,你要反覆不斷地思維各種善念,心會逐漸地對這些善念愈來愈熟悉,你的心就會轉成善念的體性。

- H.E. Choden Rinpoche - 卻殿仁波切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你真的認為你是一個真實的佛法修持者嗎?

1、如印度大師月乘菩薩所說,尊敬佛並不是彎身鞠躬或念些祈請文。尊敬佛的意思是在你內心深處,你擁有對佛的認知。你必須擁有斷除輪回的信心或知識,如何以正確的方向對待法,同時你圓滿地活在你內在的與生俱來的品質中。如果你對這些有所覺知,那你是一個真實的佛法修持者。

2、我們大家每天念誦經文,看著佛像,購買和收藏佛像,把它們掛在窗口上,或掛在飯廳和廚房的牆上等等。為了什麼?這不是佛陀博物院。有時它就只是裝飾品,這實在是不好的。我們應該只是有一尊小佛像,那就夠了,並不一定要一個龐大的。佛像大小並沒什麼不同,我們必須要有知識和智慧才最重要。

3、一些宗教人士把佛教視為宗教,這是不正確的,佛陀不是這樣想的。佛陀鼓勵我們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圓滿的覺悟。佛陀並不希望你成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佛陀已經見到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因為障礙和迷惑,我們的功德品質不得展現。

4、有時你很容易就說:「你是我的根本上師。」但一段時間過後,根本上師和弟子起沖突了,這不好。弟子在背後說了太多,根本上師也說了太多,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成為師徒的因緣。只有當你實現或認清心的本性的那一刻,就在那一刻,你才可以稱對方為「根本上師」。這在金剛乘的修持中很重要。

5、有時身為佛教行者,你把佛教當成是宗教,像是你尊敬佛陀為上帝一般。你相信你和佛陀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空間或距離。你老覺得你是一個平凡的人,而諸佛菩薩是高高在上的聖者。你認為你就只需要得到加持。你享受美食、到處游蕩、惹是生非,然後你要求加持。這是不正確的,在佛法修持中這是邪見。

6、你說:「我是佛教徒,是佛法修持者。我相信佛、法、僧。」但你真的認為你是一個真實的佛法修持者嗎?你是以哪一點相信自己?這是很重要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佛法修持者嗎?你沒如此考慮就只說你是佛教徒。雖然你以「佛教」作為你的身份,但你遺失了「佛教」的含義。

7、不要再浪費生命,不要再虛度時光。我們每年都在一樣的水平,一樣的心態,一樣的平凡,從未改變到。我們需要改變和進步。佛陀已經很清楚地教導我們,但是佛陀無法除去我們身心的痛苦,我們必須除去自己的痛苦。我們已經聽聞到這些法教,了解如何能夠除去痛苦,是你自己要負責。

8、你總是說你沒有智慧,得忙於生意、忙於家庭,諸如此類的借口,一方面你想要除去痛苦,另一方面又懶惰,你所想所為是不相符合的,我想佛陀都會疲厭。諸佛菩薩為我們付出了如此之多,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而我們如此不認真地禮拜、念佛,甚至想自己是不是在受騙,其實我們是在欺騙自己。

9、如果你真的能建立起正見的認知,你的困難將相對減少。所有其余的問題如疾病、精神病和意外的負面情況來到我們身上,這是因為邪見,因為你沒有堅固的正見。如果你有正見,雖然問題和困難也許會來到你身上,但你能應付或處理。它們不能控制你,你可以控制及調整困難和問題。

10、要有正行,你必須有正修。要建立正修,你必須有正見。因此正見是:你所看到、聽到、聞到、嘗到、碰到的任何東西,一切都是看起來的顯現及生起。就是如此,沒有理由。有時東西就只是來了又去。如果我們缺乏這份認知,我們將會有問題。我們過於執著事物,把事物當成是俱生存在的。

11、修行並不是獨自一人在森林裡或偏遠的地方。修行是面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面對困難的狀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是重要的,這比在山洞裡獨自修行要來得快。在洞裡,怎麼知道你的修行進展得如何了?你說到目前為止沒有生氣,然後當你遇見不喜歡的人時,你就生氣了。所以那是不實際的。

12、當高興的時候,不忘上師;痛苦的時候,也知道上師在看護著我。總之,無論任何時候相信上師您都在身邊,將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給上師,具備全然的信心盡舍一切。

----噶瑪噶舉 桑傑年巴仁波切開示法語精選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不要迷信神通,貪神通就是貪小便宜

一些學佛的人喜歡奇怪的東西,聽說哪個人有神通,就覺得這個人了不起。結果呢,往往因為追隨神通而著魔。我有個師兄,聽說某人有神通,就跑去跟隨。後來證明了那個人不過是以假神通來騙人而已。

真正的修行者都是很朴實的,不以神通來炫耀和彰顯自己。但一些佛弟子就很奇怪,喜歡某個上師,總喜歡把他神通一番。然後覺得有如此神通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者。眾生就是顛倒,學佛不為了解脫,倒為了追求神通。

當然,不是說修行人就沒有神通。修行人有神通的多的是,比如說鳩摩羅什、佛圖澄這些大師,他們都有神通。晉朝的佛圖澄大師為了降伏石虎和石勒這兄弟二人(兩人很喜歡殺人,不信佛),佛圖澄就表演把自己的心髒挖出來,放在水上,念動咒術,心上就長出了蓮花。佛圖澄的心髒裡面是空的,白天用棉花塞著,晚上心髒裡會放出光來,光芒萬丈。

石虎要打仗了,佛圖澄還預知了幾次,都很准,石虎就相信了。而且佛圖澄還聽得懂鳥的語言,有次石虎要在山下安寨,佛圖澄勸他撤離,說有山洪爆發,後來果然有山洪。佛圖澄是因為聽到了鳥兒之間傳遞的這個信息。真的修行者,可以以神通來度人,度化難調伏的人,這是一種方便。像石虎這種人,跟他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只有用神通。

佛法剛傳入中國時,理論很少有人信,那只有先用神通來調柔他們。調柔後,再傳佛法的精髓。神通不是究竟。佛在世時,許多阿羅漢都有神通,但佛陀都禁止他們用神通。神通再大,敵不過業力。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是被外道用亂石打死的。亂石砸來的時候,目犍連所有的神通都沒了。這是因為業力成熟的原因,等這個業報受完了,他的神通又有了。所以說,神通不究竟啊。

學佛人相信六道,相信鬼道世界的存在,但不要迷戀。很多人的神通,不過是鬼通,就是有他役使的鬼神,來告訴他事的吉凶。古代禪師就有記載啊,有的是狐仙啊之類的,這些都是鬼通。一直和鬼道眾生打交道的人,死後就成為他的眷屬了,也去做鬼了。可憐吧。

所以不要迷信神通,也不要把師父神化。哪怕開了天眼天耳,也是正常的,是修行過程的一種現象。這個現象不代表他有修行。佛很少以神通來度人,佛都以般若智慧來度人,祖師大德也一樣的,真正有修行的,都是以言行身教來度人。

真正的修行者,看上去都很朴實,道在平常。不要把道想的高高在上。《金剛經》裡記載,佛也是托缽乞食的,也是洗腳盤腿而坐的。如果你見到了,估計你連佛都不想成了。為什麼?他就是這麼朴實啊。佛顯現神通,都是迫不得已來度化眾生用的。

修行,要老實一點,不要迷戀那些。但是人就是想知道未來的禍福,怎麼辦?去念地藏經,求地藏菩薩,用地藏菩薩佔察輪,地藏菩薩會告訴你,善惡業,然後看自己善惡的業力,來懺悔修行。這個神通,是用來修行的,用來修正身語意的。想要度眾生時,地藏菩薩會給你神力和方便。

很多人一聽到活佛,聽到上師可以怎麼樣,不同凡響,就一股腦兒的跑。這個跑,都是貪圖小便宜,不想老實修,就想著某一天,上師給你智慧。阿難懺悔說,我是佛的堂弟,一直跟在佛的身邊,本想著佛給我智慧,後來知道這是妄念,成佛是需要腳踏實地修的。

很多人貪神通,其實是貪小便宜,比如說,生病了,想著有神通的人摸摸頂啦。或者做生意的,想著有神通的人來預知一下啊。這就是貪小便宜,學佛要老實的修行,培養福報,懺悔業障。還有的人,就想請人觀察因果。看看自己做了什麼業。其實倒是不必,《地藏經》上早就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果報是什麼樣的因引起的。我們不信佛,卻相信那些神通鬼通的,這也是顛倒。

不要迷信神通,貪神通就是貪小便宜_希熱多吉居士_新浪博客 http://j.mp/1R1YKt2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出世涅槃,正見為本

昨天一位佛友發短信問:多吉師兄,禪宗有一句話,我不是很理解,說:「寧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時錯路。」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回復:

這句話是在講「知見」的重要性。​學佛首要的就是要樹立「正知、正見、正信」。就好比我們開車一樣,首先方向要對,走的路要對,這樣開車才能走到目的地。知見不對,你再努力,修行的方向是錯的,永遠渡不到彼岸。

什麼是正知見?簡言之,佛的知見就是正知見

正知見有多重要?《正念法處經》中講:「出世涅槃,正見為本。」可見正知見的重要性。

那麼如何獲得正知見呢?獲得正知見的前提就是:皈依三寶,具足淨信。濁世和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普通人如何分辨明師和邪師呢?最保險的就是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是佛陀給我們上的保險,若不皈依三寶,算不上是佛教弟子,更談不上修行。現在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在蔓延,漢藏兩地明明有很多具德的法師和堪布可以依止,有些人偏偏受到一些所謂有神通的在家人的蠱惑,拜這些人為師「學佛」,這是在拿自己的慧命開玩笑。

樹立正知見靠什麼?《華嚴經》中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這是說,皈依三寶後,首先要發菩提心,這是樹立正知見的前提。

​獲得正知見的助緣有二:

第一要遠離惡緣。《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說:「阿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我們從經論中可以看出:佛子要獲得正見,就應當遠離種種會使我們增長邪見、破壞慧命的外緣。必須做到不能毀謗三寶,不否定聖言量。對佛法不要生疑悔心。《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講:「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 遠離惡友,不以外道及外道典籍為皈依處對於佛法的聞思修精進勿放逸。

第二要修諸善法。除了遠離諸惡緣外,還要修諸善業、集聚資糧。《華嚴經卷第二十四、十地品》中講:是諸眾生,成就身善業,口善業,意善業。不逆賢聖,信受正見,行善業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處。可見修諸善法的重要性。

​佛經中又講:要獲得正見,需要依靠善知識。什麼是善知識?《華嚴經》(卷三十三)中講善知識的十個標准是:

善知識者。是能寂靜。謂能除滅諸煩惱故。

善知識者。能滅邪見。謂能安住正見中故。

善知識者。猶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種性故。

善知識者。猶如嚴父。廣大利益親付囑故。

善知識者。猶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法故。

善知識者。猶如教師。示諸菩薩所應學故。

善知識者。猶如善導。能示甚深波羅蜜故。

善知識者。猶如良醫。能治種種煩惱病故。

善知識者。猶如雪山。增長一切種智藥故。

善知識者。猶如勇將。殄除一切諸恐怖故。

善知識者。猶如船師。令度生死大瀑流故。

皈依了三寶,依止了善知識,學修就不會走錯路。知見對了,縱然千劫不悟,以無染之見,終會有悟時;一旦知見錯了,則百轉千回,將不知何時歸正。若知見錯誤,給人帶來的修行障礙是絕對的,有時比不精進還要麻煩。不願意精進,只是推動力小些。而知見上的錯誤,給自己修行上帶來的則全都是壁壘。錯誤的知見就好比是地雷,踩上去就死定了!

故不可不慎。

摘自 希熱多吉居士 網頁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乞丐可以是圓滿佈施的「因」

對於菩薩而言,一個乞丐可以是圓滿佈施的「因」。

所以,當你遇到乞丐時,要這麼想:「這個人正在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種下未來取之不竭的財富種子,他甚至可能是佛或菩薩的化現。供養這個乞丐,無論多麼微不足道,我也許開始結個緣,經由此,有一天我能帶給他證悟的無盡財富。」

--宗薩欽哲仁波切

因緣是可以改善的,因爲它是有爲法

我們承認的,就是剛才提到的,衆生是在不自由的情況下來,在不自由的情況下走。爲什麽不願意走還是得走,不願意來還是得來呢?這是有因緣的,而因緣是可以改善的,因爲它是有爲法。

  宿命論認爲,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旦注定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這是一種外道的觀點,佛教卻不承認。佛教的觀點是:雖然定業是有的,但是所謂的定業也不是沒有辦法改變,若能證悟空性,或者能勵力忏悔,則定業也會發生變化。正因爲一切有爲法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改善的、可以轉變的、可以控制的,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十二緣起。不了解十二緣起支,實際上就是不了解我們自己。

慈誠羅珠堪布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佛的語瑜伽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

語瑜伽就是通過念誦,從而將不清淨的語言,轉換為佛的語言。

真正勝義諦的咒,不是聲音、文字、語言與符號,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我們平時念誦的咒語,比如金剛薩垛的心咒「嗡班雜爾薩埵吽」,也有六種不同級別的認識。我們目前的認識是其中最低的,認為咒語的本質,就是人的語言、聲音,咒語與平時說話、唱歌的區別,只是有沒有加持,有沒有消除障礙、得到成就的力量而已,但本質都是自己的聲音。最高層次的認識,是了知「嗡班雜爾薩埵吽」這個咒語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佛尊與我們念出來的聲音「嗡班雜爾薩埵吽」完全是等同一體的。

很多人在看到金剛薩埵佛像的時候,會認為佛像很有功德,應該恭敬頂禮,但卻認為咒語是自己發出來的聲音,沒什麼值得恭敬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本來金剛薩埵佛像也是畫匠用礦物等顏料畫出來的圖像,也是有漏的,它與動物圖像的差別,只是加持作用的不同,但本質上沒有差別,都是圖畫。因為我們把金剛薩埵佛像當作有加持力的佛像來看待,所以佛像才能對我們起作用;如果我們把佛像看得和動物畫像一樣,則即使是佛像,也不會起什麼加持的作用。

其實,牆上畫的金剛薩埵像,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當我們的眼識感受到金剛薩埵像的時候,金剛薩埵像實際上就是我自己的眼識,也即心的現象。同樣,念「嗡班雜爾薩埵吽」的聲音,是我們的耳根所感受到的對境,是我們的耳識,也同樣是心的現象。也即是說,眼識所見的本尊與口中所念的心咒都是佛智的現象,一個是通過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另外一個是以圖像的形式出現,實際上二者完全等同,沒有任何差別。如果我們能了知咒語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語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密法更進一步地認為,念咒與說話的本質,都是佛的語言,是因為我們認識上的偏差,才導致了念咒有功德,說話沒有功德,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語言的本質就是佛的語言,還沒有這樣的見解,故而不認為語言有功德。在證悟以後,就能通達咒語和平常說話都是一味一體的平等法界,那時說話與念咒就能起到同樣的作用了。不過,在沒有證悟之前,雖然一切物質都是空性,但空性對我們還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對咒語的認識非常重要,如果對咒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則即使喊破喉嚨念再多的咒語,也只能減少語言所造的罪業,而不能得到任何成就。只要有了上述見解,通過念咒來減輕罪業、增長福報、證悟智慧等等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