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增長廣大之理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下士道·深信因果
業增長廣大者,謂雖從其微少善業,亦能感發極大樂果,雖從微少諸不善業,亦能感發極大苦果,故如內身因果增長,諸外因果無能等者。
這條業增長廣大之理也是決定的。假使有業是微少,得果也同等微少,或者業是巨大,而得果卻微少,可以說此理不決定,但實際她是周遍成立的。可以觀察,任何一種蔬菜種子,以它所生的果是否與它同等大呢?倘若是這樣,誰還願種菜呢?外在色法的因果尚且如此,何況有情內身的因果,在增長程度上必定遠超前者。原因是一切法中力量最強的是心,心起微善可造大福,心起微惡可召大禍。
思惟此理與修行密切相關,如果對此條不生信解,便很難做到斷除微惡如舍毒蛇,攝集微善如取純金。而一旦引生信解,便會在因上謹慎地取舍。我們往往認為小的方面可以隨意一點,實際這種想法也是業果愚的表現。《功德藏》中說:「無憂樹種如芥子,每年果實成熟時,一枝一增一由旬,善惡果增不可喻。」好比無憂樹的種子,細如芥子,可是每年果子成熟時,它的樹枝可以增長到一由旬,一個芥子有多大呢?假設有一釐米,結果增至一由旬,等於四十裡或二萬米,一釐米變成二萬米,增長倍數是二百萬倍。而有情內相續中善惡業的增長程度以這個比喻還不能形容。所以,論中「從微少業亦能感發極大果報」,用了「極大」二字。了知這條規律之後,不應忽視微細善惡業的取舍。
此亦如《集法句》雲:「雖造微少惡,他世大怖畏,當作大苦惱,猶如入腹毒。雖造微少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谷豐熟。」
也如《集法句經》所說,雖然所造只是微少的惡業,但在他世業力成熟時,那種果上的痛苦將會令人生起大怖畏,就像進入自己內髒的蛇毒,雖然最初只是一點,可是發展起來足以毀滅一個人的性命;另一方面,雖然所造只是微少的福德,但在他世會引起巨大的安樂,也能造就諸多大義,就像谷物成熟而豐收一樣。
歸納而言,稍作罪業便會引生大苦惱,稍作善業便會引生大安樂,了知此理之後,在行為上不能輕視、放逸,因為這是法爾道理,也是在以三種觀察而清淨的教法之中遍智佛陀所宣說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