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石板上踏出的足印!見者消災免罪!快來頂禮!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圖】釋迦牟尼佛在石板上踏出的足印!見者消災免罪!快來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留在佛陀成道聖地菩提迦耶石板上的腳印
在五台山中台大塔的左側,有一座「佛足碑」,談及這座碑的來歷,大唐西域記裡面記載著說:
摩竭陀國波吒釐精舍,有一塊大石,乃是釋迦佛陀遺留下來的雙足痕跡。足跡長度一尺六十,廣為六寸,具有千幅輪相,十個足指皆現卍字,並有寶瓶魚劍的形狀,光明煥耀,顯人眼目。
往昔佛陀北行,前往拘屍那城即將示現寂滅的時候,曾回顧摩竭陀國,腳踏在這塊石頭上,對阿難尊者說道:
「我現在最後留下這個足跡,用以啟發眾生。如果有人能夠見到這個足跡,因而生起大信心,瞻仰禮拜供養它,自然可以滅除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且來世得以常生佛前。」
後來外道之輩,心懷嫉妒,暗中破壞這個聖跡,不料愈是破壞愈是顯目,像這樣達八次之多,大石上的聖跡還是耀然如前,絲毫不滅。
唐朝貞觀年間,玄奘法師從西域帶回了臨摹佛足聖跡的圖樣,唐太宗乃勒令將此聖跡圖樣刻石於宗廟,以造福國家社稷。
到了明朝萬歷壬午年秋天,少林寺法派沙門,有威縣的明成和德州的如意,某天夜裡各自做了一個夢,一夢蓮花,一夢月輪從塔的旁邊出現,夢醒之後,兩人各述所得夢境,甚覺奇異,等到天明,少林寺僧人正道,帶來了佛足圖,打開一看,見是雙輪印相。遂很高興地說道:
「夢境果然是真的。」
於是傾其所有並且廣行勸募,立下這一個碑石,碑石落成,已是七月十五,當天夜裡,空中忽然響起珠佩雜樂優美的弦律。寺眾們走出戶外一看,只見神燈點點,這一聖境,正顯示著大聖文殊菩薩嘉許的意思,在場之人無不法喜充滿,讚嘆不已。
後來有一首贊頌佛足碑的詩偈--鎮澄贊道:
「巍巍大雄,浩劫忘功,神超化外,跡示寰中。剎塵混入,念劫融通,開茲覺道,扇以真風。竭諸有海,爍彼空濛,岩中留影,石上遺蹤。碎身作寶,永益群盲,稽首佛陀,悲願何窮!」
釋迦牟尼佛留在佛陀成道聖地菩提迦耶石板上的腳印
佛教傳言,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八萬四千個舍利子,阿育王用五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塔,分布於茫茫大千世界,每座塔內藏一個舍利子。五台山的塔叫慈壽塔,是中國十九座中的一座。
據說原來阿育王鑄的那座慈善塔,就藏在大白塔腹內。舍利塔位居其中,周設廊屋,東列禪院,布局完整。須彌座的南面有三個很淺的石洞。
右邊的石洞中立有佛的跡像碑,中間石洞的碑上有釋迦牟尼的雙足跡印圖。這是佛的聖跡。刻在石上的佛足印長50多釐米,寬20釐米,足心有千輻輪相和寶瓶魚劍圖。碑身下端刻著一段文字說,釋迦牟尼佛涅磐時對他的弟子阿難說:“我最後留此足跡以示眾生,誰見足跡,瞻禮供奉,就能免罪消災。”
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經時把佛足印拓下帶了回來。唐太宗敕令將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廟。明萬歷壬午秋,寺僧又按圖刻石,供奉在大白塔下。
在大白塔圍廊內有綠色鐵皮製做的轉經筒120個。大白塔的東邊有一座小白塔,相傳此塔內藏有文殊菩薩顯聖時遺留的金髮,因此又稱文殊發塔。